曾经让人无从下脚,现在又搬回来住,襄阳这个小区发生了什么?

这几天,襄州区肖湾街道襄钢社区的张传智正忙活着搬回襄钢东院小区的老房子居住。

“以前这个小区里没人管,里面很脏,每次回到小区感觉无从下脚,就不想在这儿住了。前段时间回来看望老朋友,发现小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看上去赏心悦目,人的精气神也上来了,我决定再搬回来,和老朋友在这里安度晚年。”看到小区的变化,张传智感慨万分。

“从无人管的老旧小区到现在人人羡慕的‘宜居小区’,得益于开好党建‘火车头’,大家群策群力,共同管好社区这个‘大家庭’。”襄钢社区党委书记张正平表示。

社区主动作为破难题

襄钢社区是2011年6月成立的企改居社区,辖区面积1.52平方公里。辖有17家企业单位,以及襄钢东院、西院、南院、北院等5个独立居民生活区,居民2218户,居住人口7259人。

近年来,襄钢社区党委大胆探索社区自治新思路,依托党组织网格化层级,成功走出了一条以突出“基层党组织引领为核心、居民自治为主体、其他力量参与为支撑”的社区治理新机制,探索了一条企改居社区党建带动社区自治的新模式。

襄钢社区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居民自治工作中的引领作用、核心作用,进一步理顺社区自治机制。发挥党组织推进优势,按照社区减负增效工作思路,社区党委因势利导,实现人员、服务“双下沉”,以网格为依托,着重把支部建立在网格上,设置“社区党委—片区党支部—院区党小组—楼栋党员”为主体的四级党建责任层级,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社区各项工作的协调统领作用,有效把居民紧密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凝聚起自治管理的核心推动力量,让群众能够在党组织的领导下自发地“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襄钢社区建立以党组织、民主自治组织、群众巡防队伍“三位一体”的立体治理体系,以社区党委为统领,引导41名党员参与党务、居务公开岗、居规民约监督岗、社会治安维护岗、文化教育服务岗和环境卫生监督岗,发挥党员在民主自治中的作用。

以社区居委会为统筹,组建由5个小区监管小组、15个楼栋长、30个单元长组成的5支民主自治队伍,发挥服务和管理小区的骨干作用。发挥社区巡防队、小区安保员等群众巡防队伍在自治中防控威慑作用,让居民在自我管理中消除矛盾,在巡逻中消除安全隐患。

居民参与建和谐家园

“红心”引领,凝聚力量。有困难找组织,有了党组织的坚强领导,没有办不好的事。

社区把东院小区20名党员的力量凝聚起来,成立党小组。今年63岁的姚汉英在当时“临危受命”,担任小区治理核心团队——监管小组组长,负责处理小区大小事务。

疫情期间,她带领志愿服务队在小区门口值守,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每天对进出小区的群众做到身份必问、体温必测、信息必录,口罩必戴,多形式宣传防疫知识,积极为小区消毒,劝导居民不聚集,最大限度地确保居民安全。

值守期间,有人问姚汉英:“你难道都不怕吗?”

“其实我们每天值守也是担惊受怕的,但是非常时期,心中肩上都有一份责任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是要在这种时刻挺身而出,我们虽然不能像医护工作者那样战斗在一线,但是我们还是要为减少疫情传播尽自己的一份力。”姚汉英的话语很朴素。

襄钢社区以辖区党员为主力,鼓励社区居民广泛参与,成立党员群众志愿服务队伍,在各院区不定期组织开展志愿服务,协助社区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清洁家园、走访慰问困难群体等活动,以点带面,带动越来越多的居民群众加入到小区志愿活动中来,营造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和谐氛围。

正是越来越多像姚汉英这样的主动参与社区建设的居民,襄钢社区才会变得越来越好,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指数明显增加。

群策群力打造品质社区

“过去居民有什么问题,不知道往什么地方反映;现在好了,居民们小到家长里短,大到小区的基础建设,只要有事情,第一时间都会到小区议事室里反映,我们也能收集到民情民意,很快就能把问题解决掉,让更多的居民参与到管理中来。”张正平表示。

襄钢社区将困难救助、低保申报、公租房申请、各类评先评优等涉及居民切身利益、重点关切的事项,由基层申报、党小组及小区监管小组会审、党支部复审、社区“两委”审批上报,使基层民主自治人员有职有权,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在群众中树立威性,巩固基础。

“社区服务大厅外建阳光雨棚、襄钢北院车棚修建、襄钢东院大门增宽及活动室修补……这些都是大家坐在一起议出来的。”张正平说,“正是这些举措,让居民们的获得感也逐渐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