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看南漳】东巩镇:围绕“四镇”建设 打造五大品牌

本报讯(特约通讯员刘俊 通讯员李睿)3月9日,南漳县东巩镇裕农菌业有限公司菌棒生产车间一派繁忙景象,工人们正加紧生产菌棒,奋力完成今年400万棒计划,目前已生产300万棒。据了解,该公司以种植、收购、加工、销售食用菌为主,2020年营业收入1.1亿元,出口额达1405万美元。

近年来,该镇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积极发展食用菌产业,形成了以裕农菌业、襄宜志远、龙泉寺、益生、正田等为代表的10多家从事菌种研发、香菇生产、加工、销售和出口的企业,覆盖带动全县7个乡镇8000多户菇农种植食用菌。该镇食用菌年种植达到6000万袋,自产及外购年产量达8500吨,年产值达7.2亿元,其中高端精品有机香菇25.8吨,产品远销国内外,年出口创汇3000万美元,获得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证书22张。

随着县委十四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暨经济工作会议上“品牌南漳”建设课题的提出,该镇进一步明晰思路和方向,在摘获“国家卫生乡镇”等六块“国字招牌”、湖北“旅游名镇”等基础上,以加快“生态立镇、文化兴镇、产业富镇、旅游强镇”等“四镇”建设为抓手,奋力打造东巩五大品牌。

打造党建品牌。推进边界村“三联建设”,通过组织联建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提升组织力,强化政治功能;通过文化联谊,加强文化交流,增进思想相融、组织相融、文化相融,促进边界基层党组织亲如一家,打造边界发展共同体;通过社会联治,打造“党建+社会治理”,携手实施治安联防、矛盾联调,共同打造“平安和谐边界”。贯彻落实“四个一线”精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典型示范作用,结合东巩产业发展布局,将“两新”组织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凝心聚力,集聚人才,打造“乡村振兴红色引擎”。

打造乡村振兴品牌。围绕“文化兴镇”总目标,推进锦绣盘龙·荆山革命纪念馆建设和湖北煤炭地质公园建设;争创“全国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充分挖掘东巩文化,在乡村振兴品牌建设过程中,用文化塑造美丽乡村灵魂,用灵魂振兴乡村;充分融入古山寨文化,保护修缮古村落、古民居等古风旧貌和建筑遗址;以乡村振兴擦亮“中国古山寨文化之乡”“中国民间艺术(高跷)之乡”等文化国牌,确保东巩镇村建设特色凸显。

打造有机品牌。争创“全国有机香菇第一镇”,突出食用菌产业主导地位,优化完善“菌种研发、菌棒生产、精深加工、外贸出口”“一条龙”现代化产业链;要着力在寨子米、官米、茶叶、桑蚕、羊肚菌、吊瓜等特色有机产业强链补链延链上下功夫,进一步让东巩香菇、东巩官米成为南漳有机香菇和有机米的核心生产基地,成为代表南漳走进大中城市的骨干产品,成为南漳官米和南漳香菇区域公共品牌的重要支撑,让东巩“春秋菇乡”实至名归。

打造旅游品牌。围绕打造“旅游强镇”,擦亮湖北“旅游名镇”名片,树立生态旅游“一盘棋”思想,积极融入全县“生态有机文化之旅”大循环,编织“一心四点”旅游网,即以4A级景区春秋寨为中心,充分挖掘“古老山寨、传统村落、浪漫鸳鸯、有机田园”旅游特色,打造“鸳鸯湖生态康养游、麻城河民俗文化游、十姑洞菇旅融合游、锦绣荆山红色革命游”精品旅游路线;加快推进春秋寨景区创国家5A级景区;依托乡村游、自驾游大力发展旅游“后备箱经济”,叫响东巩官米、寨子米、香菇酱、香菇脆、吊瓜子等一批旅游产品,争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打造治理品牌。创新“镇综治中心+公安派出所+村(社区)警务平台”三方联动基层社会治理方式,以党建为引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联合周边县乡,推进“美丽山区、平安景区、和谐边区”警务实践,整合各方资源,推行“六融六合”农村警务工作法,全面落实“一居一警”“一村一辅”制度;要创新实行村(社区)辅警每周轮流跟班学习机制,用好专群联动“三支队伍”,建立矛盾化解“三前机制”,巩固“一级公安派出所”创建成果,打造东巩“三区四色警务”亮点做法,争创“枫桥式公安派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