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烽火永康桥

1950年2月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入滇先头部队第四兵团工兵营,在全国战斗英雄、营长柴学久的率领下,首先进入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境内。罗平县钟山乡革命老区人民,盼子弟兵心切,请求部队首长无论如何派一个部队去钟山乡,满足革命老区人民10多年来的愿望。老区人民特地派唐德兴为代表到贵州兴义去迎军。为此,四兵团首长派十四军一个团,于2月8日绕道经永康桥到钟山乡。当解放军冒雨踏着泥泞崎岖的山间小道深夜到达时,许多村寨的各族群众,打着灯笼、火把出来迎接。家家户户不但准备好住房,并且都做好饭菜,男女老少围着战士们交谈,问寒问暖,唱歌跳舞,昼夜狂欢。

永康桥遗址

永康桥位于云贵两省间,横跨于黄泥河上。民国六年(1917年),在黔军游击军总司令刘显潜等倡议下,地方绅士鼎力支持,多方筹集修桥经费,修建江底永康桥,将桥址选在距江底渡口四公里处的峡谷口。这里跨径相对小,两岸都有生根石,为建桥提供了先决条件。大桥于民国七年(1918年)11月正式备料动土,民国九年(1920年)8月竣工。横跨于云贵两省间,东北端与贵州相连,西南端与云南相连。桥建成后,天险变通途。昼夜人来马往,云南商人把棉纱、布匹、百货、滇盐、煤油等运往贵州贩卖,又从贵州购进桐油等往云南销售。当然,这么险要的咽喉要道,兵家不可能放过。建桥后,云贵两省兵家各自在桥头的制高点建立江防城堡。

永康桥遗址

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永康桥从建起到新中国成立,就战乱不断。1928年9月,国民革命军四十三军刘兴吾部与二十五军周积善部在此混战。1929年1月,云南军阀唐继尧死后,龙云、胡若愚也在此展开激战,争夺地盘。

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共罗盘区地委的领导下,罗平县的革命武装迅猛发展。驻贵州国民党部队惊恐万分,便在罗平与兴义交界的一些渡口设置重兵,成立“江防司令部”。国民党驻守江底永康桥桥头的是兴义常备大队第四中队,中队长赵书壁。我方由朱希敏、王美珍带领钟山、江底江防大队300余人驻防。朱、王二人经常深入敌军营垒,找赵书壁促膝谈心,宣传革命大好形势、共产党对投诚起义人员的宽严和奖惩政策,赵书壁表示愿意弃暗投明,只求等待时机。

1949年4月3日,我军罗盘支队向富源进军,逼近江底时,部队按照预先约好的时间朝敌人碉堡上空开枪射击。赵书壁听见鸣枪暗号,带着58人携带轻机枪1挺、步枪47支宣布起义。这支起义部队后编入罗盘区师宗护乡团,赵书壁被任命为中队长。

1949年6月,敌人组织了所谓的滇黔国军会师“进剿”,派一个团的兵力驻江底永康桥封锁块泽河下游,因解放战争已成胜局,敌人不久又自动撤逃。

永康桥遗址

摆渡勒索、马帮云集、兵刃相争的岁月已随历史的车轮远去。永康桥虽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战争洗礼和一个世纪雨水的冲刷,仍矗立在黄泥河上。1986年6月,罗平县人民政府将永康桥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曲靖市人民政府将永康桥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