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南漳:弘扬诗词文化 讲好襄阳故事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凌冬清晨,南漳县卞和小学操场上,数百名少年齐诵《少年中国说》,诗词荡气回肠,声势直冲云霄。

在卞和小学,孩子们把诗句绘成画。

走进这所校园,诗词的旋律不绝于耳、踪迹随处可寻。大门外刻有《卞和小学赋》,抱璞苑以诗词展为屏,走廊中陈列着孩子们的诗词画作,文化墙上贴满了老师和学生的小诗作,再往前的小舞台,9名学生正在进行诗词朗诵比赛。

“读了诗,才知道有一种‘愁’,是‘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一种‘喜’,可以‘漫卷诗书喜欲狂’。”学生赵瑞琪说,学好诗词不仅能了解历史,还能让表达更文艺、更高雅。

南漳县卞和小学校长曾秀群介绍,该校弘扬卞和文化,把打造“中华传统文化校”作为特色办学主题,通过创建“卞和诗社”,开展诗词诵读、对诗竞赛、诗词考试等活动,鼓励师生改写古诗、活用古诗、创作诗歌、诗词配画。目前,学诗、写诗已经成为师生的共同爱好,学校汇编教师个人诗集3本、集体优秀诗歌集4本。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小学校园是主阵地,师生是主力军。近年来,南漳教育系统扎实开展中华诗词进校园活动,打造诗香校园,培育时代新人。“全县6万多学生参与‘起点阅读’‘朝读经典’等诗歌活动,共培养中小学生诗词爱好者1500多人。”南漳县教育局局长侯朝根说。

不仅如此,在南漳县广袤的乡村大地,诗词的文脉亦澎湃涌动。在郭家土城村,墙画上有名诗,荷塘边有“荷”诗,公路旁有赠诗,群众表演的是原创诗,笔墨纸砚一伸展便是诗作一副。

“责任落实逐梦行,示范引领兴土城。吹响缔造集结号,冲刺收官启新程。”该村党支部书记周兵时常出口成诗。他告诉记者,村里诗词氛围浓厚,大伙儿闲来也爱好吟诵、仿写几句,去年17位村民组建了土城诗社,每年的年货节、春节、重阳节都会开展“诗词走入百姓家”活动,通过诗词创作传承孝德文化,树立乡村振兴文明新风。

南漳县诗词学会会长阎雯介绍,以创建全国“中华诗词之乡”为目标,南漳大力推进诗词进机关、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景区,建设诗词画廊、诗词墙、诗词角等600多处,不断扩大诗词文化影响。

在当地某酒业公司,酒缸、墙上印制着“酒”的诗句。

在南漳县教育局,爱国诗、励志诗、清廉诗、山水诗,在宣传栏、展示墙、诗词长廊熠熠生辉;在当地某酒业公司,酒缸、储酒罐印制着“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等诗句,工厂和产品充满文化韵味;在水镜庄,石碑、木雕、纸墨展示了从唐宋到明清近30位诗人留下的近50首古诗词,以及现代诗词爱好者的佳作,景区成为游客心之所向的“诗和远方”……

“南漳的诗词爱好者遍及各乡镇、各年龄段、各行各业,创作出了许多精品力作。”南漳县文联主席吴存文介绍,2014年南漳诗词学会成立,相继出版了《诗词选集》《水镜文艺》《水镜诗刊》等10余本诗刊,成功举办“漳河源杯”“和氏璧杯”等诗词赛事,全县累计创作诗词近4000首,每年在国家和省市级诗刊上刊发300多首,成就国家级会员29人、省级会员79人,汇聚诗词爱好者3000多人,带动20余万人参与诗词创作,学诗、读诗、背诗、赏诗、写诗在南漳蔚然成风。

南漳自古以来崇文重道、文风浩荡。翻开中国地图,南漳县隶属“中国之中”的襄阳。《全唐诗》中有4000多首咏襄阳,《唐诗三百首》中有27首与襄阳相关。而在楚文化发祥地、三国故事源头、和氏璧故里的南漳县,历代诗人雅士游荆山、赋南漳留下的诗词多达200余首,有近50首被收录在《全唐诗》《唐诗三百首》中。

“抢抓机遇,深挖优势,凸显特色。”南漳县委书记罗兴斌介绍,该县用活生态和文化“两个宝贝”,突出诗情和画意“两大特质”,护好绿水和青山“两条底线”,以大保护推动大发展,以大传承推动大繁荣。

近年来,南漳县坚持以文化铸魂、为发展赋能,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组织开展诗词专题采风活动30多场,推出许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诗词爱好者为春秋寨景区书写的《观春秋寨有感》《古寨今吟》等诗词,异域闪耀;群众为高铁开通创作的诗词南漳版《天路》,好评如潮;大型花鼓戏《情醉清凉河》《水镜先生》植入诗词元素,分别获得第三届全国花鼓戏优秀剧目、第五届湖北省优秀剧目。

今年3月,南漳县成功创建湖北省“中华诗词之乡”。东巩镇、板桥镇、南漳县教育局、城关镇郭家土城村等20个镇村、单位先后被授予“湖北省中华诗词之乡”“湖北省中华诗教先进单位”等称号。

当下,南漳县正朝着创建全国“中华诗词之乡”的目标奋力迈进,襄阳市创建“中华诗词之市”“中华诗城”如火如荼。12月14日,襄阳市创建“中华诗城”工作现场会在南漳县召开,共襄“中华诗词”品牌。

“创建‘中华诗词之市’和‘中华诗城’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襄阳实践,是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是巩固提升襄阳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襄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创建“中华诗城”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剑表示,襄阳将持续推进全市上下弘扬诗词文化,挖掘襄阳根脉,讲好襄阳故事,传承襄阳精神,激发干群斗志,聚力助推加快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襄阳的城市影响力、竞争力、知名度、美誉度。

记者:龚良杰/唐国姣 |编辑:唐国姣

责任编辑:方荩娅 | 审核: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