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职业教育 破解养老服务专业人才供给难题

我国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据测算,2035年左右,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将突破4亿人,占总人口比重将超30%。养老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随之而来,“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失能失智对老年人的身体、心理都会造成严重影响,并且降低了其生活质量、增加了经济负担。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广播电视台主持人、制作人刘洪悦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她在养老机构调研时发现家庭对失能失智老人照护不足的问题十分明显。全国两会期间,如何加强失能失智老人照护服务体系建设,成为不少委员关心的话题。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但我国仍存在老年健康照护体系不健全、养老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常委张金英说,特别是在失能失智老年人的长期照护和养老问题上,亟须着重考虑和应对。

刘洪悦在调研北京两家养老机构时发现,两家养老院的护理人员总和为48人,要照顾有基础病的166位老人,70%以上为不同程度的失能、失智老人。这些护理人员的平均年龄是54岁,“90 后”护理人员4人,“00后”仅2人。“在医养结合的大需求下,目前基层养老机构医护人员同样面临‘老龄化’,护理专业人才缺口巨大。”刘洪悦说。

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供给能力不足,是养老事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在刘洪悦看来,一方面,居家养老照护服务需要广泛推广、科学分级,让专业人员为长者提供妥善照护。另一方面,护理专业院校与养老机构需充分对接,输入更多专业护理人才进入养老服务领域。

“要加强职业护理院校护理专业学生与养老机构高效联动,在学习过程中加入养老机构实地实践课程,让学生们尽早感受到养老事业的重要意义和自身价值体现,为毕业后选择进入养老领域作有效铺垫。”刘洪悦建议。

张金英也持相同观点。她建议,要培养更多护理人员、康复师和心理医生,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为失智老年人提供更专业的照护服务。特别是要鼓励大学或专科院校、培训机构开设养老照护、老年护理等专业,充实专业人才。“通过订单式培养、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立企业参与教职人才定向培养的校企共育工作机制;提升学生就业接受度,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收入水平,让职业教育也能成就精彩人生。”张金英说。

“真心呼吁更多力量帮助养老机构和从业人员提升社会美誉度、增加薪酬待遇,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养老服务队伍。”刘洪悦如是说。

(来源: 科技日报,作者: 记者 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