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漳县融媒体中心记者莫小林: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南漳县融媒体中心记者莫小林,勇担使命、迎难而上、连续作战,53次深入抗疫一线,8次进入隔离病房和隔离点采访,用接地气、有情感、有温度的新闻报道凝聚起全社会团结奋进、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为打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严防严控工作提供了有力地宣传舆论支持。




莫小林是南漳县融媒体中心的一名记者,1月25,正在老家准备过春节的他接到了返岗通知。他立即赶回单位,奔赴到抗疫一线采访。直到今天他仍然清晰记得第一次进入隔离病房时的艰难。

2020年2月11日,他和同事杨一帆按照计划到南漳县人民医院城北隔离区医护人员的生活区采访。到达生活区后,当时身在隔离病房的南漳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王芳通过电话邀请他们到隔离病房内采访。这突然的邀请让他有些不知所措,向前还是后退?他的内心经历了激烈争斗。




在经过短暂的权衡之后,他毅然选择了责任和使命。

在护士的引导下,他和同事穿戴上了厚厚的防护服,紧张的进入了隔离病区。未知的一切让他的内心恐惧油然而生,但他只能向前不能回头。密不透风的防护服穿在身上闷热难当,两层口罩捂住口鼻让人窒息,呼吸造成的雾气遮住了整个防护镜,眼前一片模糊……有那么一刻他甚至窒息到眩晕,只能一动不动的靠在墙边。

当莫小林走进病房的那一刻,内心的恐惧和生理的窒息被眼前的一切打消了。检查、会诊、换药、擦洗、消毒……走廊和病房全是全副武装的医生和护士,根本分不清谁是谁。此时王芳医生正在和同事们为患者诊治病情。莫小林凭着感觉开始了忙碌的交流、采访、拍摄。王医生告诉莫小林,患者们病情都很稳定,都很配合治疗,只要科学防护是没有危险的。而这,也正是莫小林要传达给病房外面所有人的第一个信息。




在战场上,离现场更近一步,就离真实更近一步,离危险也就更近一分。后来,莫小林又四次进入隔离病区,四次进入隔离点。他始终坚定着一个信念:党员必须冲锋在前。自己进入隔离区就能把更真实的抗疫呈现给大家,自己进入隔离区,同事就可以不用再冒险。面对疫情,莫小林选择了同一线医务工作者站在一起,他是县融媒体中心第一个进入隔离病房采访的记者。他用影像记录真情,为大家还原了“战疫”最真实的模样。




在近两个月的连续战斗中,他由一名单纯的时政摄影记者,迅速练就成了“多面手”,一人肩负起采访、摄影、摄像、编辑等多重任务,把一个人变成为了一支队伍。为了第一时间传递战疫最新消息,他白天辗转于各个“战场”,挖掘收集素材,晚上则加班加点,反复修改,不断提炼,确保每篇稿件的质量。从接到命令开始,莫小林没有与家人见过一面。连续50多天没有休息,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独自采写的新闻报道《95后治愈患者说:收获大于痛苦 更珍惜当下生活》在新华社客户端刊发,点击率达58万人次。

抗疫期间,莫小林采访了医务工作者、患者、社区党员干部、人民警察、退役军人、基层网格员等“抗疫”战场的一线人员,从隔离病区到消杀现场,从各村居执勤卡点到街头巷尾……哪里有需要他就冲到哪里,他将南漳县疫情防控的有力举措、一线“逆行者”们暖心故事写进报道,让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信心、看到希望。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名记者就是一支队伍。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每个人都在勇往直前。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凝心聚力,责无旁贷;作为党员,响应党和人民的召唤,冲锋在前,义不容辞。莫小林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践行了一名新闻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全媒体记者:符柳婵

责任编辑:康光会

(作者:符柳婵)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