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情尚义南漳人

重情尚义南漳人
南正言

巍巍荆山,泱泱沮漳;
重情尚义,全楚之望。

八百里“金南漳”自古钟灵毓秀,人文荟萃。这方灵奇的山水,孕育了南漳人重情尚义的共同基因,成为南漳人修身立世的鲜明性格。


南漳人有一个祖先叫“楚人”。
3063年前,熊绎被周天子封为楚王,在南漳水镜湖畔的丹阳定居下来。虽然为王,他只有五十里领地,并且“僻在荆蛮”。这位楚先人开始了他艰难的创业。他穿破衣、乘柴车,修农具、建庙宇,“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祭祀时没有祭品,就派人到鄀国去“借”;没有像样的贡品,就用桃木弓、枣木箭向周天子进贡;没有天子赐予的护国宝器,他就厉兵秣马,战出威名;没有杰出才能的国王,就推行揭榜挂帅,谁有能力谁当国王。经过一代又一代前仆后继的艰苦奋斗和开疆拓土,楚国积累了强盛的国力,直至饮马黄河、问鼎中原、主盟中夏。
综观春秋列国,最具创业精神、最具图强信念、最具开拓意识的,当属楚人。这就是南漳人的精神根脉,即便一无所有,也以其不屈不挠、强悍刚毅的性格,敢于闯出自己的王国!


南漳人有一种忠诚叫“卞和”。
春秋楚厉王时期,南漳巡检人卞和,在玉印岩山洞里捡到一块玉璞,先后献给厉王、武王,都被认为是石头,被砍去了左右脚。文王即位后,卞和抱着玉在山下恸哭三天三夜,泪尽继之以血。哭声惊动了文王,他派人剖璞得玉,就是《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和氏璧”。楚文王为褒奖卞和的忠心,加封他为陵阳侯,卞和辞而不受,长吟《悲歌》,归老荆山。
后人多悲卞和,悲其愚忠,悲其固拗。这何尝不是南漳人的忠诚?忠于内心、坚贞隐忍,不求显名、不图私利,纵千万人悲悯,我自舍生取义!

南漳人有一种孝义叫“丁兰”。
东汉时期,南漳丁集人丁兰,十五岁时父母双亡,成人后经常感念父母的养育之恩,却无以回报。于是他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放在堂位,早请安、晚禀告,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才吃,完全像父母在世的样子侍奉他们,从不懈怠。丁兰的妻子不理解,时间长了就表现出对木像的不敬,用针扎木像,木像竟流出血泪。丁兰发现后,一怒之下休了妻子。
子欲养而亲不在的遗憾,亘古通今。羊跪乳、鸦反哺,上慈下孝、寸草春晖。古有丁兰刻木事亲,今有吴辉铭割皮救父,南漳人一直在大孝大爱中呈现人性的光辉!


南漳人有一种智慧叫“司马徽”。
东汉末年,司马徽隐居南漳白马洞。他是一位博学多闻的绝世高人,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音律。但在那个兵荒马乱、群贼逐鹿的年代,水镜先生怀其玉而守其身,甘于设堂讲学而不愿入世。其中有两个得意门生,便是诸葛亮和庞统,他亲授名号为“卧龙”“凤雏”。当时刘备还藉藉无名,在荆州牧刘表堂兄处受难而马跃檀溪一路南逃到白马洞后,幸遇司马徽,得其指点“卧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刘备受其引荐而“三顾茅庐”,诸葛亮一席隆中对,终身佐蜀汉,上演了一部波澜壮阔的三国活剧。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试想,没有司马徽,会不会有诸葛亮,会不会有刘备,会不会有三国?历史不容假设。如今荐贤桥在,英雄淘尽,而智慧永存!

南漳人有一个好官叫“李朴”。
康熙年间,李朴就任南漳县令,多施惠政,体恤百姓。为解决水患,在水镜湖下朱家湾凿渠引水、兴修水利,造就了万亩良田。南漳人纪念他,建“李公祠”,立碑树传。李朴之后,其孙李封任湖北巡抚,来南漳拜李公祠,写下《念堂记》。再后,又一李氏贤才李芸经任南漳知县,重修凤山书院,传经授课,开启民智,一时人才辈出,科第蝉联。李家两任县官,都善政流风,受人景仰。
好官自然深得百姓拥戴,政绩永远写在群众心里。南漳人辨是非、明善恶,懂感恩、知回报,为好官建祠、树碑、立传,坚守着这一方青山绿水、海晏河清!

南漳人有一种妇道叫“胡节妇”。
胡节妇本名吴淑贞,十七岁嫁给胡嗣英,十九岁生子胡仕良,九十五天后,丈夫去世。本想以身殉节,无奈上有公婆、下有幼孤。她孑然一身,不辞劳苦,不畏饥寒,为双亲养老送终,严格教育儿孙,儿孙都熟读诗书,娴于文墨,修洁自爱。儿子胡仕良最初从学,因为家境贫穷后改道经商。孙子胡正楷以吏从军,得七品官。胡节妇于清乾隆五十一年无疾而终,享年七十二岁。
“惟楚有才”“楚人细腰”,楚人自古郎才女貌。时至今日,女子守节固不可取,但守道却万不可失。胡节妇被后人称道,道的是忠贞坚守、贫贱不移、独立自强。有胡节妇为范,今人自当风节比邻、共钦此志!

三千年风云激荡,多少风流湮没在这片丰沃的土地上,积淀了南漳人最深沉的情怀。如今时移世异,物是人非,但重情尚义的楚人古风,如同荆山漳水,屹立不绝,与时弥坚。


(作者:南小布)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