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漳的小戏


南漳的小戏

作者:菡萏


南漳的小戏,极有情味。那暗夜灯影晃动的舞台,在群山的怀抱一波波涌来,真有人间仙境之感。演员自是华丽,红粉香腮,伴着夸张的手势动作,在台上一扭一扭,时而激越铿锵,时而妖娆舒缓,如漳河水跌宕自喜,潺潺风吹。

这种戏天生属于露天,万民的喜悦,纳入剧场,反不适。非交响乐,礼帽领带正襟而坐,露天更有味,也近戏曲本身。男女老少挤在一起,蹲、站、坐,搂抱着孩子,嗑着瓜子,聊着天。月朗星稀,黑湛湛的夜,唱腔一起,碧落九天,自有人间烟火动人处。观众兴至,击掌叫好,交头接耳,又忙掐断话头,进入剧情。戏毕,演员一遍遍出来躬身谢幕,谢完这边,谢那边。观众意犹未尽沿河谈笑散去。夜的帷幕重新合拢,整个小镇又陷入宁静。

民间的好,如此平庸,又如此动人。



曲目是《情醉清凉河》,以反映治理乡村陋习为主题。赵天娇娇俏可爱,浑身都是戏,没一刻安生,活脱脱一个餐馆老板娘形象,却让人生出几分爱怜与纯情感。她不掩饰自己爱钱,水蛇腰摆来摆去,妖娆如画。赵菊花,摆着双臂,大步流星,鲁莽中裹挟英气,一派女侠作风,机智刚硬,又杂糅女性特质。两个角色对着演,一胖一瘦,一时髦,一朴素,一为私,一为公,最终和谐统一。舞美也好,总在紧要关头,款款而出,像极了清凉河流动着的清亮亮的河水,那是家乡的情意,忘不掉的根,可化解无数矛盾。

花鼓戏没经宫廷喂养,不似京剧,雍容华贵,端庄哀婉,或闲愁种种。所以俏皮可爱,淳朴甜美,是地道的人世。



当地文友说,搭这样的戏台得三天,所以得多演几场。离开的前一夜,窗外依旧隐隐飘荡着游丝般的唱腔。浓浓夜色中,这样的热闹,让人恍若隔世,也算这个孤寂小镇的节日。开戏当天下午,去宾馆三楼开会,便看到演员在一楼化妆,一个个齿白唇红,似假人,也像仙人,只有这样,方能更好地切换角色。

戏,便是人间;这人间,便是演不完的戏。

第二天,在几十公里外的风景区,竟看到一头短发,卸了妆的赵菊花。她步履匆匆,从我们身边掠过。一个朋友低声道,赵菊花。大家收住脚,扭转头,喊了声,赵菊花!沉浸在昨晚剧情中的我们,想着她会像戏里那样长长地“哎!”一声。但没有,她回转身,扬起手臂,挥了挥,笑得极灿烂。这便是戏曲的魅力,丰富我们,也让她拥有多重身份,真名反不重要。南漳的朋友说,“赵菊花”属于专业演员,现在国家对剧团有专项扶持资金,工资稳定,不用走穴,戏愈演愈好。



“薅草锣鼓”并非真的锣鼓,最起码南漳的“薅草锣鼓”如是。两个黝黑大汉立台上,穿着滚了黑边的白绸衣,一个腰间挎个小鼓,手里拿俩棍;一个背着锄头,挑着小锣。锣是铜锣,鼓是牛皮鼓,小巧袖珍,系着红绸,上百年的物件。锄头是真锄头,两人不紧不慢唱着小调。一个做除草动作,一个梆地敲一声。那姿态倒有种夕阳的温厚感,唱腔也似恋人,柔言细语,与土地涓涓对话。唱词没大听懂,但不打紧,知道是歌颂劳动情景的。大意是:

早早起,雾沉沉, 层层浓雾不见人

东边一朵红云起,西边一朵紫云腾

……

两个汉子,尽管剑眉星目,肌肉敦厚,脸上沟壑纵横,却是温喜恭良的。

他们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住在一两千米海拔的山上,种玉米,住土屋。“薅草锣鼓”是师父一对一传承下来的。平日寨子老了人,他们被请去唱这种小调;有这样的演出,也参加。我问多少钱酬劳,他们说一场一百元。唱的是“四季歌”,薅草原用石头,后用铁器,敲一下锣鼓,草就不长了。说得极有趣,我们权且当真。农耕时代,种田是大事,有了收成,农民才能活命。不似现在有除草剂,那时,保持土地的纯度,也要付出更多汗水。



古人的生活从不枯燥,总要为艰辛的劳作、酸涩的生活注入一抹亮色与活力。

艺术源于万物,发自民间,并不高雅,也无需粉饰,他们天生就是歌唱家,于田间地头自娱自乐。劳动,艺术的源头,也是人类起点。面对这样的画面,不难想起荆州马山墓出土的战国丝绸上的图案,几乎都是农耕、丰收的场面。包括《诗经》,美情美景,因劳动而生。

“春牛舞”,也叫“牯牛耕田”。牛用白布扎的,一个老汉推着,做赶牛状,嘴里“呜吁”着。鼻头涂成紫红色,像个小丑,倒有种欢腾气象。后面跟着五六个男女,拿着簸箕、筐、锄头,做撒种、筛糠,各种劳动姿势。总之由耕开始,一条龙,缩小版的劳动场景。女的六七十岁,擦着白粉,穿着兰花土布衣,包着同色头巾,迈着小步,几个人边劳作边唱。一个大妈怕忘词,用张白纸写着,放篮子里,不时瞄下。字特别大,可能怕看不见。老汉八十多岁,参演的都是农民。



烈日炎炎,围坐不少人,有站凳、挤树荫下的,也有骑大人肩头的孩童。我身旁一个三岁女孩,翘着小手,跟着比比划划,依依呀呀。大人们拖儿带女从隔着十几里的长坪赶来。

演员下来时,作家毛祖华问唱词,大妈把框里的白纸送她,我趁机拍了照。上面写道:来到门前身站定,各位身体可安好……

这种节目属非遗,古时便有,春节挨户串演,为百姓祈福,期待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可见民众的要求多么朴素,吃饱穿暖,便是人间胜景。


注:本文转载于6月20日《湖北日报》第四版。(←点击蓝字可阅读原文


(作者:南小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