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法语“嘉奖令”背后的故事(浙江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

36年前,浙江省舟山市首批远洋渔船从舟渔公司码头启航,跨过大洋,远赴西非塞内加尔海域作业。老党员、72岁的舟渔公司退休职工施浙海正是当年首航的船员之一。他一直保存着一张50厘米长、40厘米宽的法语“嘉奖令”。上面用法语写有“非洲海洋渔业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将此证书颁发给施浙海先生,鼓励其荣获1986年年度最佳员工荣誉”。落款处还有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的签名。

这是1985年舟渔公司派遣4艘渔船远赴西非海域从事渔业捕捞作业之后,当时注册在塞内加尔的非洲海洋渔业公司奖给施浙海的。

20世纪80年代,东海渔业资源以每年20%的速度衰退,大小黄鱼、带鱼、墨鱼等几近枯竭。近海无鱼了,怎么办?只能到更远的地方去。

1984年,当时的农牧渔业部委托舟渔公司组建考察组赴西非塞内加尔海域考察渔业资源,计划拓展远洋渔业捕捞。

经过对接洽谈,塞内加尔政府同意中国在当地注册成立渔业公司,并在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内从事捕捞作业。舟渔公司分到了派遣4艘渔船的任务。

在家人的支持下,施浙海第一时间报了名,并担任船队的副总指挥兼舟渔633的船长。

1985年2月27日10时,喧嚣的锣鼓响彻码头,舟渔633、634、629、630正式开启远航西非的征程。

经过40多天,1.1万海里的航程后,船队终于到达了塞内加尔。

西非海域对施浙海他们来说毕竟是陌生的,尤其是海底坚硬的岩石,一下网就破损。但是他们并不气馁,反复研究对策。经过半年的摸索,他们基本摸清了海域情况,并创造性地采用了双拖作业,产量很快得到了提升。

1986年,舟渔公司的4艘渔船总产量达到6500吨,创产值40万美元,其中施浙海任船长的633船更是成为了“冠军船”。

1986年底,塞内加尔政府宴请中国船员,施浙海也得到了非洲海洋渔业公司的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