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战役二野司令部旧址(安徽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安徽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时说:“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在安徽安庆桐城,也有这样一处革命旧址,诉说着那场战役背后的故事。

渡江战役二野司令部旧址位于桐城北大街的桐城中学内,由二野渡江司令部作战指挥室旧址及刘伯承、邓小平南下居所两部分组成,2012年被列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1949年3月初,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胜利结束后,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的第二野战军和陈毅、粟裕指挥的第三野战军,开始向长江北岸挺进,揭开了渡江战役的序幕。桐城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被渡江战役总前委选定为渡江战役西线二野领导机关的指挥中心和解放大军的前进基地。

而早在2月下旬,桐城地区就已经开始着手准备支前工作,成立了桐城县支援大军渡江指挥部,各区也相应地建立了区指挥所,分别在罗岭、金神、孔城,沿合安公路等地设立物资供应站和仓库,进行支前物资的收集、调拨和储运。但由于长期的战争,使当时的桐城境内物资严重匮乏,粮食奇缺。为了保证部队的供应,桐城县委号召人民勒紧裤腰带,全力支援渡江大军。另外,桐城县委广泛调集人力物力,为前线部队提供后勤保障服务,组建了担架队和运输队,加速了抢修公路,还组织船只,训练水手。支前任务中,最艰巨的莫过于为部队准备渡江船只。船民们将之前藏在水底下的几十条船打捞起来,又将一批年久失修的旧船找来,经过日夜抢修,为部队准备了100多条船。地方党组织还请来了船师,帮助200多名水手和战士一起学习驾船渡江的水上技能。由于群众发动充分,支前组织严密,桐城地区的支前工作做得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

1949年4月14日下午,刘伯承、张际春、李达、邓小平等来到桐城。4月15日,二野在此召开师以上干部会议,进行渡江作战准备,加强政治思想工作。

桐城人民目睹解放军到来,欢欣鼓舞,争先恐后支援子弟兵。运输队肩挑手推,把大批粮食、柴草、马料等送往指定地点;工程队顶风冒雨,检修公路、桥梁;各兵站日夜忙碌,保证过往部队和民工人有粮、马有料、吃得饱、住得好。同时干部、学生、居民到部队驻地慰问演出,张贴标语,欢迎解放军;还有群众给解放军洗补衣被、赶做军鞋、送茶送水,到处都洋溢着军民的鱼水深情。

4月21日夜,人民解放军渡江部队在党中央的一声号令下,浩浩荡荡地离开桐城,胜利冲过长江天堑,直至解放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