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鑫生和“一把剪刀”的故事(浙江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

1980年,步鑫生“用一把剪刀,剪开了中国城镇企业改革的帷幕”。在步鑫生的主导下,浙江海盐衬衫总厂提出了要“办全省第一流衬衫专业工厂”的目标,从加强内部管理入手,开启改革的序幕。

海盐县衬衫总厂按所有制身份属城镇集体企业,直至1975年,全厂固定资产仅2万多元,年利润5000元,职工连退休金也领不到,企业濒临破产。1979年,步鑫生出任海盐衬衫总厂副厂长(主持工作,两年后任厂长)。上任后,这个裁缝出身的精瘦男人很快亮出了火药味十足的一整套改革“杀手锏”:提出“质量第一,信誉至上”的办厂宗旨,修订《安全文明生产管理试行条例》《门卫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对生产秩序作出明确规定,对按时上下班作出严格规定,并派专人检查,厂纪厂风得到极大好转;实行“二定一保”的联产计酬制度,即“定个人生产定额、定车间月产定额,保质量标准”,树立“少干就少得,多干会多得”的正向激励机制;出台《病事假管理试行条例》,对全国劳保规定的职工假期享受全国劳保待遇,对一般病假每天只发0.4元的补贴,但不补产,特殊情况可以适当补助,有效改变了“泡病号”现象。

如此一番改革,奖金“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大锅饭没了;庸懒的职工被毫不手软辞退,铁饭碗砸了。阵痛期的海盐衬衫总厂骂声不断,但厂子的效益却越骂越好。那段时间,厂里开始引进先进设备,虽然全国服装业举步维艰,但海盐衬衫总厂的产品依旧畅销无阻。企业利润每年快速增长,退休工人的退休金有着落了,海盐县里的年轻人都以成为该厂的职工为荣。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步鑫生常说:“谁砸企业的牌子,我就砸谁的饭碗。”海盐衬衫总厂试行质量管理条例,还建立严格的检验制度。同时,努力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品种,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创,人赶我转”。海盐衬衫总厂相继创立了“双燕牌”衬衫、“三毛牌”儿童衬衫和“唐人牌”高级衬衫三个品牌,总结出一套“做广告、打出去、请进来”的营销模式,先后举办展销会、订货会18次,生产任务饱满,产品供不应求。1983年,海盐衬衫总厂生产衬衫100多万件,工业总产值达到1028.58万元,利润52.8万元,上缴国家税款49.5万元,分别比改革前的1978年增长4.3倍、4.2倍和2.6倍,职工由100多人增加到500多人,成为海盐县首家产值超千万元的企业、浙江省最大的专业衬衫厂。

步鑫生的创新改革之举渐渐引起社会广泛关注。1983年4月26日,浙江日报以《企业家的歌》为题,用整版篇幅介绍步鑫生大胆创新、坚持改革的事迹。同年11月16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通讯《一个有独创精神的厂长——步鑫生》。步鑫生火了,海盐衬衫总厂火了。1984年,短短两个月,来厂里参观的就有两万多人。

2018年,城市集体企业改革的先行者——步鑫生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步鑫生和他的改革创新精神在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历史上,书写了光彩的一页,他和“一把剪刀”的故事至今依然让人津津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