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晓舫的《革命军人证明书》(安徽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

《革命军人证明书》是部队寄往军人家庭的入伍证书,这对军人家庭来说是莫大的荣耀。这张证书,见证了一段光荣的革命军旅岁月,也见证了党和国家对军人家庭的褒扬。”安徽省当涂县黄池镇亭头初中教师汪蓬蓬深有感触地说。

汪蓬蓬捐献的是大爷爷汪晓舫的《革命军人证明书》,证书编号:“军证字第054770号”,证书内容:“汪晓舫同志系一九三八年一月参加我军,现在水利工程第一师二团司令部工作,其家属得按革命军人家属享受优待,此证。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司令员陈毅,政治委员饶漱石。一九五三年元月廿八日”。

汪晓舫,原名汪兴春,安徽省当涂县塘南镇邰桥(民国时期隶属于乌溪镇)人,在四兄弟中排行老大。他是大公圩早期共产党员,明面上在当时乌溪镇公所做事,实际上投身红色革命,从事地下党工作。为了革命工作的需要,他把自己的薪水和家里的余粮统统捐献给党组织,和家人谎说是赌博输了钱。一日,国民党军队来邰桥汪家大院抓壮丁,汪兴春闻讯从后院湖塘划一小舟奔突出逃。此后他化名汪晓舫,继续从事我党地下工作,后因身份暴露,组织上让他转移到革命圣地延安。在去延安途中,汪晓舫遭遇了日军,身负重伤,“我要活下去!”的坚强意念促使他忍着剧痛挣扎爬行。他爬到一户农家,看到院墙上的南瓜藤结着一个碗口大的青色南瓜,饥肠辘辘眼冒金星的他摘下南瓜生吃了。汪晓舫后来对家人说,是那个小南瓜救了他的命。

革命者志比钢坚,汪晓舫靠坚强的意志战胜了伤痛,因得到救助,终于到了延安。身体康复后,他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九死一生。他出逃后,妻子被国民党政府逮捕了,在监狱里受尽折磨,精神失常,后被其娘家人接回照顾,在娘家休养。汪晓舫的两个未成年的女儿由弟弟汪兴汉抚养。全国解放后,汪晓舫在西安军区某团部工作。他写了多封信给家人,可他的信投寄的地址是乌溪镇,由于邰桥此时已划归塘南镇,家里人一直没有收到信。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汪晓舫到南京开军事会议,顺道返乡,家人见到身着军装、伤痕累累、身材瘦削的他,才知道他的身份和经历。此时他的两个女儿已经嫁给了石桥镇的村民。面对女儿,他泪眼婆娑,对两个女儿说,不要沾自己的光,安心在农村做个农民,照顾好家庭,做贤妻良母。同时他又感激其弟媳朱昌惠把两个女儿抚养成人,并把自己的《革命军人证明书》交给了朱昌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