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拔节 ——湖北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

只有节节壮,才会整体旺。农作物一旦进入拔节生长期,主茎各节同时快速生长,就使整株作物的生长变得愈发快速。“十三五”期间,湖北一批经济强县崛起,GDP过500亿元的县(市、区)由6个增至16个,继大冶、宜都之后,仙桃、枣阳、潜江、汉川、枝江相继冲入“全国百强”,数量中部领先。2020年,湖北县域GDP达到25547.7亿元,占全省的58.8%。湖北经济发展之所以呈现良好势头,有赖于各地县域经济的“拔节生长”。

作物拔节期一般都在春天,是受到适宜气候影响的缘故。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都明确提出要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这无疑为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肩负“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历史使命,湖北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在今年3月、4月,分别印发文件、召开推进会,吹响了“十四五”期间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军号。湖北省委书记应勇表示,湖北全域协同发展,差距在县域、潜力在县域、关键在县域,要打一场县域经济发展的攻坚战、整体战。

8月16日,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忠林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会议指出县域强则省域强,要把突破性发展县域经济作为重中之重,大力深化扩权赋能强县改革,以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县域发展活力。新征程上,湖北正探索出一条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

近日,本报记者先后深入湖北省襄阳市、宜昌市、孝感市的县域经济工作一线,调研各地发展县域经济的好做法、好经验,以及当地专家的独到见解,于本期集中推出,以飨读者。

襄阳筑基

襄阳,处在湖北西北部中心地带,东邻随州,南界荆门、宜昌,西连神农架、十堰,北接河南南阳。作为南阳盆地南部门户和江汉平原北部门户,以及秦岭淮河中部战略节点,襄阳水陆交通便利,是历代经济军事要地,素有“华夏第一城池”之称。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三线建设”“东风出山”“中部崛起”相继推进,襄阳不断筑牢产业基础,踏上了新型工业化道路,由“织造之城”逐步转变为“制造之城”“现代车城”,成为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国家新型工业化(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等。2020年,襄阳市GDP超4600亿元,连续4年稳居全省第二位,其中县域GDP占全市比重接近63%;在全省20个县域经济工作成绩突出的县(市、区)中,襄阳有6个上榜,位居第一。

2020年8月,湖北省委书记应勇在襄阳市调研时就表示,襄阳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一极,要在加快推进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方面继续创优争先,加快县域经济、块状经济发展,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这既是肯定也是鞭策。作为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阳全面落实全省县域经济工作推进会议部署,因地制宜推进县域特色产业聚集,筑牢产业基础,走出了具有特色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链上发力

枣阳跻身百强争进位

步入位于枣阳市化工工业园区的湖北隆胜四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道路规整,绿树掩映,仓储、生产、研发等区域划分明晰。不时有叉车托举着盛满产品的塑料方桶,在生产和仓储车间穿梭,不远处则停着数辆满载待发的货车。公司技术总监龚家全说:“公司可年产有机硅产品2万吨,产能国内第一,打破国外进口产品一家独大的局面,迫使其价格下降30%左右,是名副其实的隐形冠军。作为枣阳化工龙头企业,公司与当地产业链上游企业达成密切合作,消化有关原料产能2000吨左右。”

像隆胜四海一样,湖北飞龙摩擦密封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襄阳市三三电气有限公司等众多枣阳企业,都已经发展成为国内同行业的龙头企业,并对产业链上下游形成带动作用,形成产业集群,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今年1至4月,全市累计实现产值205亿元,比2020年同期增长75.86%,比2019年同期增长20.33%;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长65.1%。一项项扎实的数据,支撑着枣阳在激烈的全国县域经济百强竞争中连续进位。

“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必须强化创新支撑、加快产业转型,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枣阳市委书记孟艳清说。全省县域经济工作推进会议结束后,枣阳市立即召开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提出要在全国看枣阳,对标浙江、江苏发达地区百强县市找标杆,在全省区域协同发展中找定位,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实现“十四五”冲刺全国县域经济50强目标,枣阳反复论证修改“十四五”规划,提出在襄阳做引擎、在区域当标杆、在全国争进位。大力实施产业链链长制计划,聚焦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农产品深加工等重点产业,成立产业链招商工作专班,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

从绿色着眼

南漳背靠青山育金山

南漳县处于鄂西绿色发展示范区和汉江生态经济带重要节点,属限制性开发区域中的重点生态功能区(三类县),森林覆盖率70.65%,2020年空气优良天数330多天,境内水质全部达到国家三级以上标准。近年来,南漳县委、县政府围绕生态立县、产业强县、活力兴县的“三县战略”,坚持“科技引领、工业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思路,努力把南漳打造成为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县。

去年9月18日,南漳县2020年农民丰收节在东巩镇上泉坪村举办。作为东道主,东巩寨子米在活动中大放异彩。南漳县东巩寨子米种植合作社理事长赵青说:“合作社有机水稻的亩产量,要比传统水稻低60%以上,但是价格可以卖到每斤38元,农户的亩均收益超过1000元。”

一斤大米卖到30多元还供不应求,秘诀就在“有机”二字。上泉坪村是个小盆地,素有“荆山小桃源”之称。正是看中了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赵青2015年在此成立合作社,开始种植有机水稻。到去年9月,合作社有479户入股社员,土地入股规模经营总面积2500亩、自主经营面积1248亩,带动周边农户1252亩,全村农民户均年增收1500多元。

“中国有机谷”位于湖北西北部,以南漳为核心区,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南漳县从绿色发展着眼,提出“中国有机谷”建设方略已近10年。多年来,南漳坚持绿色发展原则,加快信息技术与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能源节约技术的融合发展,促进形成低消耗、可循环、低排放、可持续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十四五”时期,南漳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以建设生态美、产业强、机制活、百姓富的“金南漳”为抓手,奋力打造中国有机产业第一县和汉江生态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县。

由治理入手

宜城建强组织促发展

2019年12月,农业农村部确定115个县(市、区)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首批试点单位,宜城是襄阳唯一入选单位。作为试点乡镇,宜城市流水镇坚持党建引领,让乡村有活力;以产业为引擎,让乡村有能力;以文明领航,让乡村有魅力,探索出一条富有特色的乡村社会治理之路。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党建引领,是流水镇乡村治理工作的固本之策。过去,黄岗村党组织软弱涣散,集体经济薄弱,发展滞后。如今,得益于坚强的“红色堡垒”,黄岗村一跃成为产业强、村民富的先进村。

2017年9月,退休的刘汉生被请了回来,任黄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刘汉生上任后,首先召开群众代表大会,清理闲置土地。10天内,便清理4620亩荒地、230口堰塘,废除110份不合法、不合规的承包合同。所有土地、堰塘的承包重新公示,公平竞争。刘汉生说:“公平、公开、公正,让群众看到了村党支部的公心,有了公心才能让群众对我们有信心。”

刘汉生承诺,答应村民的事情,一个星期内必回复。为方便群众随时找到他,刘汉生把办公室和宿舍都设在村委会。顾不上回家吃饭,他就在办公室吃泡面,也坚决不到村民家里吃喝。“遇到老年人推车上坡,主动上前搭把手;开车遇到群众时,主动让一让;群众有烦心事,主动去沟通。”刘汉生说,就是这样一些小事,让他和群众的心越走越近。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一个党支部就是一座堡垒,流水镇党建工作激活了乡村治理神经末梢。流水镇党委书记黄锋说:“在乡村社会基层治理体系建设中,基层党组织只有把群众利益置于头顶,才能强化党的凝聚力和公信力。以党建为引领,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扬正气,流水镇的乡村社会治理让群众的话语权多了、邻里间的纠纷少了、居住的环境更美了。”

宜昌竞渡

宜昌,位于湖北西南部,地处长江中、上游结合部、武陵山脉和秦巴山脉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上控巴蜀,下引荆襄”,素有“三峡门户”“川鄂咽喉”之称。在这里,汹涌的江水逐渐放缓脚步,变得温婉从容。上善若水,宜昌是座很容易亲近的城市。

宜昌是屈原故里,每年端午都要举行龙舟竞渡,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奔流的江水和“求索”的先贤,赋予了宜昌人创新奋进的精神。2020年,宜昌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261.42亿元,其中县域总产值占75%;县域规上企业总量达到1091家,占全市规上企业的85%。

作为中部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长江中游城市群成员,宜昌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全力以赴抓招商引资,持续深入推进工业技改和转型升级,促进各类要素加速向县域汇集,全市县域经济千帆竞渡。其中,宜都连续4年蝉联县域经济百强,位次居全省同类县市第1名;枝江挺进县域经济百强,位居省内同类县市第7名;当阳加快冲刺百强,成绩突出。

战鼓催奋进,千帆竞上游。宜昌全面落实县域经济发展“百强进位、百强冲刺、百强储备”战略,一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程行动正紧锣密鼓地在各地推进,“一县一品”“一业一品”的产业生态正在形成……

突出龙头引领

宜都推进项目入园争进位

沿着蜿蜒的道路盘山而上,便来到了小山顶。削平的山顶坐落着一栋建筑,虽然略显孤单,但这里视野极好,可以看到四下忙碌的工地和已经建好的厂房。这里便是宜都市化工园区转型升级攻坚指挥部。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8年园区动工兴建以来,在33.9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无数建设者奋勇拼搏,三年不到,这个千亿元产业集群便呼之欲出,华阳化工、华昊新材料、新洋丰等一批重大项目已经投产,“园区速度”彰显了“宜都速度”。

宜都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原则,以破釜沉舟的决心,高标准建设湖北宜都化工产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园等园区,形成“一区四园”发展新格局,让所有项目入园集群发展,增强产业辐射力、竞争力。

“试生产期间,一个月的产值已经突破2000万元了,和老厂相比的话已经翻了几番,通过这次转型升级,大幅提升了公司实力。”宜昌华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财务总监魏风云说。公司不以体量定成败,而是以质量论英雄。把科技研发摆在首要位置,以工艺革新,不断打磨项目质效。搬入宜都市化工园区的新厂刚落地,就打开了高端市场的大门,目前公司订单有7000多吨,力争9月把前面积压的订单全部干完。

今年,宜都交出的上半年县域经济答卷十分抢眼:今年1至6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35.5亿元,同比增长34.31%,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1亿元,同比增长33.93%;53家外贸企业已实现出口19.4亿元,同比增长61.8%,比2019年同期增长13.4%,外贸出口呈持续恢复性增长态势。

“我们找准‘百强再进位’的坐标系,继续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提升能级的关键之招,在做大总量、提升质量上狠下功夫,确保‘十四五’末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建设更具竞争力的全国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宜都市委书记谭建国发出宜都奋力冲刺全国县域经济50强的最强音,号召40万宜都人为宜昌“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当好引擎”贡献宜都力量。

强化人才支撑

枝江凝聚乡贤力量谋发展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0%左右,高于年初预定目标18%;财政总收入150671万元,同比增长51.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3653万元,同比增长59.8%;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5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1.3%;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65%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左右……今年上半年,枝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优异成绩。

近年来,枝江市把新乡贤统战探索实践作为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连续三年将其作为“一号课题”,坚持一年一个工作重点、一季一项大型活动,不断推动“资智回枝”向“资智兴枝”升级,引导新乡贤主动返乡投资兴业。去年,130余名新乡贤回乡带动新签约212个5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

朱凤菊是个地道的枝江人,大学毕业后前往深圳求职。2008年,她返乡创业开始做电商。2016年,她成立了枝江万朵时代商贸有限公司,入驻天猫等网上销售平台,当年销售额便接近2000万元,成为了淘宝网电商销售的佼佼者。2017年,在乡镇领导的鼓励下,朱凤菊当选了平湖村妇联副主席。在她的带动下,村里300余名妇女投身电商,在家轻松实现创业就业,增加收入的同时也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目前,全村网上开设店铺200余家,成为宜昌第一个、湖北第二个“淘宝村”。

枝江坚持引贤返乡、选贤任能,让新乡贤成为村民自治、乡村振兴的助力者。发挥头雁效应,促进乡村产业美,目前有100余名新乡贤报名担任“乡村振兴合伙人”,有124名新乡贤回村任职。发挥示范效应,促进乡村环境美,关庙山村、曹店村、青龙山村先后建起关庙山民俗文化馆、枫林月季园和青龙山森林公园,摘得“全国文明村”“湖北省美丽乡村”桂冠。发挥带动效应,促进文明乡风美,全市100多个村的新乡贤自发参与编写村规民约,帮助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286件,化解率98%。

优化营商环境

当阳壮大市场主体赢未来

今年3月12日,当阳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潇东在人社服务大厅“一事联办”窗口驻窗办公,宜昌大卫保安服务有限公司授权委托人张雪梅申请劳务派遣经营许可时,因暂时无法提供验资报告,提交了一份特殊的申请材料——“一诺办”告知承诺书。仅40分钟,一张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就交到了张雪梅手中。张雪梅说:“以前办许可证要20多天,今天不仅当天拿证,还把其他事都办了,真是越来越方便了。”

一般企业开办只需半天,最快一小时内完成,还可以送证上门;政府采购工程实现应免尽免、应退尽退、监管创新,免收投标保证金166万多元,免收履约保证金173万多元……这是今年以来,当阳为优化营商环境,不断“迭代升级”推出的新举措。今年1至4月,全市新签约67个项目,协议投资额59.76亿元;新设立331家企业,同比增长19.93%,在册企业总数达到5899家,县域经济发展实现良好开局。

“一来到当阳,就感觉非常愉快、融洽。当初,当阳招商的同志对我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方子好不好,关键看疗效’,现在看来效果确实不错,这里营商环境好,服务周到、办事效率高。”落户当阳的正大集团中南区副董事长乔远涛说。与正大集团一样,入驻该市的其他6家绿色建材企业也深深感受到了当阳招商引资的巨大变化。

“好的营商环境,就必须要有良好的产业生态,企业在这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需求都能得到较好的满足。此外,还必须形成尊重企业、企业家、产业工人的社会氛围。”当阳市副市长尹万明表示。“十四五”时期,当阳市将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积极优化营商环境,奋力上榜全国百强县市。

孝感调频

孝感,在湖北东北部,位于长江以北、汉江之东,与武汉市接壤,城区距武汉市中心约60公里,距武汉天河国际机场约30公里。孝感地貌自南向北为平原、丘陵、山区,气候兼有南北之优,土地肥沃,是重要粮棉油生产基地,同时地质矿藏丰富,有“膏都”“盐海”“磷山”之称。

作为武汉城市圈和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员,孝感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发展优势。1条城铁、2条高铁、3条普铁、5条高速、5条国道贯通全境,还有正在擘画中的汉口至汉川、至临空区的地铁……汉孝半小时经济圈已经初步形成。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193.55亿元,县域经济占比接近95%。

由于具有良好的资源优势,孝感市资源型传统产业曾经占比较高,农产品加工、盐磷化工、纸塑制品等企业数量一度占到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50%,主营业务收入一度占到70.6%。但是传统产业科技含量偏低,面临资源要素瓶颈制约、环境保护、生产成本上升等挑战。

孝感紧抓湖北构建“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发展布局的战略机遇,借助武汉“一主引领”的龙头作用,深入实施孝汉同城发展战略。通过积极转型“调频”,推进“产业同链”,孝感全力打造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实现与武汉发展同频共振。

创新频道——

汉川市争做同城先行区

无尘、低噪、淡淡木香,在位于汉川市新河镇经济开发区的好莱客(湖北)定制家具工业4.0示范基地的智造车间内,A、B两条自动化柔性生产线平行延伸。一块块标准板材,通过开料、封边、排钻、分拣包装等工序,便成了一箱箱快递包裹,等待被送往豫、皖、鄂、鲁等各地,组装成风格各异的私人订制家具。公司行政主管魏业锋介绍,项目通过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能在大规模工业生产的基础上按照个人喜好进行私人订制,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时间和价格成本。

谈及为什么在汉川建厂时,魏业锋说:“汉川有区位优势,辐射面广;交通便捷,交货期短,物流成本低。”其实,令魏业锋倍感满意的,还是汉川的发展环境:“项目从签约到一期试运行,不到9个月时间。农历腊月三十,政府工作专班还在做“九通一平”工作。3月份工地急需施工用电,市里包保领导一直现场协调,直到晚上10点多通电才走。一期工程没打围墙,但没受到当地任何骚扰,哪怕是一个骚扰电话都没有。”

近年来,汉川以创建省级创新型城市为契机,以“科技创新、质量提升、品牌创建”三大行动为抓手,围绕十大产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组建产业创新联盟,加强创新载体建设,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全市目前有70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1家省级隐形冠军企业、16家省级“两化”融合企业、4家省级智能制造企业。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645.66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1261.9亿元,财政总收入33.3亿元,入选“全国县域经济百强”。

今年全省县域经济工作推进会召开后,汉川市全面对接省“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明确了建设“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先行区、汉江生态经济带绿色发展引领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江汉平原滨江园林城市”的奋斗目标。通过创新作为,汉川确保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1000亿元以上,奋力实现“全国百强进位”。

协调频道——

孝南区统筹城乡布新局

“一主引领”既是武汉“领唱领舞”,也是武汉城市圈“合唱共舞”。对标全省布局,孝感提出“主城崛起、孝汉同城”的区域协调发展布局,充分发挥“一圈之城、同城之地”区位优势,打造武汉城市圈副中心。

如何做深做实“孝汉同城化”核心内涵?借鉴京津冀协同发展项目经验,升级河北高碑店农副产品物流园的特有模式,孝感市首个孝汉同城示范区项目——首衡城·华中国际食品产业新城在孝南区启动。

食品产业新城项目总投资300亿元,规划总占地面积约8000亩,是湖北省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也是华中地区重要民生工程,更是推进区域协同发展重要产业引擎。首衡集团副总裁、孝感项目负责人蒙春荣说:“市场选址太远,其保供的功能就会弱化,太近又实现不了腾退发展空间的目的,最佳的位置就是在主城区一小时物流圈,所以说无论从保供的角度还是疏解的角度,孝感都是处于最佳的位置。”

孝南区委书记、区长夏齐勇表示:“孝感独特的区位优势决定了这个商贸物流项目,将成为孝汉同城最重要的发力点,也会成为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样板、新标杆。”在武汉周边40公里范围内,作为中等城市的孝感,建设冷链物流中心,有利于供应链的固链、补链、延链、强链,保障物资供应安全。同时,通过构建“孝汉同城”产业同链,也有助于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绿色频道——

应城市转型升级谱新篇

7月下旬,投资15.89亿元的湖北三棵树年产100万吨涂料及配套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加快推进,预计今年年内投入试生产。项目从签约到主体厂房动工建设仅用时3个月,标志着以三棵树为引领的绿色建材产业将成为应城市发展绿色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重要产业集群。

应城市近年来始终坚持绿色产业引领转型升级、绿色发展为“第一路径”的高质量发展方向,突出高端、绿色、循环、集约的发展导向,以绿色化工、绿色建材、绿色能源为重点,加快一批重大项目的引进实施。今年以来,应城市集中开工项目27个,其中产业绿色转型项目占74%。

驱车前往应城市四里棚办事处盐化工业园,远远便看到红白相间的烟囱高指云霄,奇怪的是这烟囱既不冒黑烟,也不冒白烟,难道是现在没有生产?对于记者的疑问,云图控股应城市新都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樊宗江解释道:“通常热电厂的烟囱冒黑烟说明燃料燃烧不充分,空气污染物排放不达标;冒白烟说明有蒸汽逸散,能源有一定损耗;不冒烟说明节能减排措施到位,既不污染又不浪费,符合绿色发展理念。这是公司总投资7亿元的热电联产能源综合利用项目,通过2个高效热电锅炉取代分散在各厂区的8个小锅炉,实现降耗环保,每年增收1.1亿元、增加税收2000万元。”

在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的同时,应城市坚持把项目管理服务作为推进绿色产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充分运用项目“五化”管理平台,按照项目建设时间节点,坚持问题导向、企业需求导向,为盛世环保、大禹二期等项目打通“绿色通道”。今年上半年,应城市主要经济指标都实现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幅度。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应城正全力推动“县域经济冲刺全国百强”历史性跨越。

打造有竞争力的板块经济优势

——访湖北省政府咨询委员、长江经济带智库联盟秘书长秦尊文

湖北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区域发展布局暨县域经济工作推进会以来,各地按照县域经济发展百强进位、百强冲刺、百强储备“三百”战略部署,对标全国百强县(市)考核指标,确立“三百”梯队,向着既定目标奋进。近日,记者就湖北县域经济发展脉络和现阶段全省县域经济发展部署情况等相关问题,采访了湖北省政府咨询委员、长江经济带智库联盟秘书长秦尊文。

记者:请您简单回顾一下湖北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脉络。

秦尊文:湖北注重抓县域经济已有20余年,早在2003年,时任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在全国率先提出县域经济要以民营为主的“一主三化”的发展战略。2006年湖北省委下发了以“县域经济扩权强县”为中心议题的相关文件,学习推广浙江经验。因为浙江在很早就开始实行县财省管政策,每个县(市、州)的财政、投资、计划都由省里直接管控。全省对20个左右的县进行了扩权,如今的百强县都是当时的扩权县。湖北的扩权是真刀真枪地的扩权,共下放239项权限,土地、交通、税务等,都由省里直通县,大大激活了地方的经济活力,效果比较明显。从那时起,湖北省委、省政府就确立了一手抓武汉城市圈,一手抓县域经济的发展方针。

经过20年的发展,如今的湖北省县域经济取得了明显进步。2012年后,大冶、宜都相继进入全国百强,其中宜都从2000年全国排名第505位,跃升到2015年的第93位,再到去年的第77位。宜都的成功是湖北县域经济发展的缩影,也是湖北实行中部崛起的真实写照。20年来,湖北也完成了“全国百强县”从无县入选到今年7县入选的伟大突破。

记者:请您谈谈现阶段湖北县域经济发展战略。

秦尊文:去年,湖北省委书记应勇到任后,结合全省发展实际,湖北省委、省政府做出了“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的总体布局。应勇书记表示:“全域协同发展,差距在县域,潜力在县域,关键在县域。要打一场县域经济发展的攻坚战、整体战。”今年3月,湖北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这是湖北立足总体布局,指导推动“十四五”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和路线图。提出了县域经济发展的“三百”战略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相衔接。计划到“十四五”末,大冶、宜都、仙桃进位全国50强。

推进湖北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狠抓“三百”战略的落实,也要抓好县域经济的“两色”战略,即特色发展战略、绿色发展战略。比如蕲春县的蕲艾文化产业,咸安区的特色病床与应急装备产业,十堰市的汽车配套产业等。这些都是特点非常突出的,产业有特色,就有生命力,就能发展起来。再说绿色发展,比如潜江市建成了“中国小龙虾之乡”、谷城县建成了“全国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县”、南漳县建设“中国有机谷核心区”等。这些已成为县域经济的重大突破口。

记者:对未来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您有哪些具体建议?

秦尊文:我认为湖北省县域经济未来的发展思路,还是要与国家大的发展战略相一致。

一是在承接产业转移上要有所突破。国家的大战略是要将东部沿海地区现阶段的主要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作为中部及长江经济带重要城市的武汉,未来主要是承接国外以及沿海地区的先进制造业和高新科技产业。因此县域经济除了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以外,还要承接武汉的产业转移。比如洪湖、应城等县市承接了武汉转移的部分化工产业。同时,国家在中部崛起的战略中也提到了要建立跨区域产业转移,今后湖北县域也可以从这方面突破。具体方案除了税收分成,政府出台政策外,还可以通过市场调节,建立跨区域产业转移的利益机制。

二是要在块状经济上有所突破。也就是应勇书记讲的县域经济要形成板块发展。湖北目前县域产业还是小而散、多而杂。今后县域经济不但要有特色,还要形成板块、形成合力。要用一个、甚至几个县来做一个产业,甚至是县(市、区)与中心城市联动,协同把这个产业作大、作强,形成有竞争力的板块经济优势。比如武汉的汽车产业很大,但是在本省的配套产业发展水平很低,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那么今后可以通过向武汉附近周边县市发展配套产业,加强市场联动与产业联接,加强合作互动,来拉动各地经济发展。

三是江汉平原振兴的突破。作为我国历来鱼米之乡的江汉平原,一直是非常富饶的。全国百强县中的枝江、宜都、枣阳也都处于江汉平原或其周边。但是作为核心区域的荆州和荆门,目前一个全国百强县都没有,这不仅是问题,也是潜在的突破点。江汉平原的核心是荆州、荆门。应勇书记十分重视江汉平原的振兴问题,今年7月14至15日到荆州考察,去了4个县,主要是看产业园区。他提出了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企业兴则产业兴,产业兴则区域强。湖北是中部之中,荆州是湖北之中,湖北要建成支点,荆州必需要强起来。

记者 余惠玲 李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