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巩老陶的警察日志】只有工作不到位的干部,哪有得理不饶人的群众




老陶和他的《出警日志》

·讴歌 雄鹰


说起老陶,在东巩镇一带那是妇孺皆知。老陶的出名,是因为东巩派出所有一个响当当的名片——“老陶议事室”。俗话说,舌头也有与牙齿打架的时候。同样,东巩的百姓也会因为大事小情“红脸”扯皮,互不相让。但是,争归争,吵归吵,“人是横的,理是直的。”只要一进“老陶议事室”,只要老陶和他的伙伴们一出面调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必定“阴天”转“晴天”,“干戈”化“玉帛”。








老陶的大名叫陶茂国,是东巩派出所副所长。参警37年,25年在东巩工作。因为老陶党性强,政策熟、经验多、人缘活,2019年下半年,所里成立了以他为主的“老陶议事室”。在东巩地盘上,上至天文地理下到鸡毛蒜皮,只要进了“老陶议事室”,都得议上一议。与社区警察议、与专业团队议、与基层干部议、与镇、村“三老”议、与当事人双方议……说到底,就是商量商议,把矛盾化解。于是,3名村(居)法律顾问轮驻、36名人民调解员随驻、4名法官预驻,一个集治安调解、人民调解、诉前调解“三调合一”的调解“旗舰店”应运而生。
今天,我们把采访记录中几个典型调解案例整理成《出警日志》,来看一看老陶和他的伙伴们是怎样为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目标而奔走乡里,克难致胜的......









0 1
《出警日志》一
2019年5月3日 星期五
今天出警可谓“惊心动魄”,稍有不慎,真是要出“大事”。
东巩镇昌集村1组村民周某因故去世,家人按农村习俗择期5月7日下葬。5月6日,其子周某请来远安籍“风水先生”选择墓地,最终选址于自己山林“雨淋包”处。王某等同屋场6户村民发现后提出了异议,称这块地方离住处太近,直线距离只有100多米,正对着大门,很不吉利。双方协商未果,冲突一触即发。5月7日早上,周某将其父周某明棺椁强行送葬,途中王某等6户村民层层设置路障阻扰,周某当即报警求助。接警后,所里决定立即成立专班,由我带领民辅警赶赴现场,一方面全天候做好稳控,一方面组织双方代表到村委会协商此事。经协调初步形成周家另选墓地,费用由王某等6户承担的意见。但周家其他亲戚不同意,仍要坚持葬在原址,并将尸棺拉至村委会停放。5月8日上午,我们在东巩镇党委领导的带领下,再次组织村民代表专题议事,最终达成协议。上午11时许,由昌集村红白理事会牵头,将死者另择墓地顺利安葬。从而成功避免了一起因殡葬而引发起的群体性事件发生,让“矛盾不上交”的时代要求得到了很好地贯彻和落实。
为什么周家最后认同了将周某另择墓地安葬呢?因为我们请出了当地有威望的乡贤,亲自到山上另外选择了“风水”也好的墓地。所以说,调解矛盾不可能一蹴而就,要讲究方式方法。












0 2
《出警日志》二
2020年6月8日 星期一
今天早上刚刚上班,就接到陆坪村治调主任李传银的“求援”电话。2017年以来,村民陈某、熊某因怀疑邻居余某故意打农药导致自家玉米秧发黄,三家人的矛盾越结越深。今天这是陈、熊两家的旧事重提,搞不好会扩大事态,马虎不得。于是,我叫上社区民警、农技部门专家、还有陈某娘家人、王家畈村治调主任郭集扬,马不停蹄的赶往村里,共同努力调解,化解这桩积怨。
经农技专家鉴定,玉米秧发黄是种植不善造成的,并非邻居打药所致。虽然事实很明确,但当事人陈某心有怨气,仍然不肯罢休。
为彻底打消当事人心中的疑虑,郭集扬在玉米地旁摘了一根黄瓜,拿手擦擦就吃了下去:“你看,这要真打了药,我咋会吃呢?”郭集扬和陈某是亲戚,他的这一举动,让陈某无法不信服。
当场,我们顺势而为,请农技专家仔细分析玉米秧发黄的原因,对症指导两家人的玉米种植技术。大家终于口服心服,握手言和。
看来,调解农村乡邻矛盾,不仅要有热心、耐心,还要依靠农业科技。












0 3
《出警日志》三
2020年9月15日 星期二
今天情况特殊,我们把“议事室”搬到了水坑村。
水坑村一组73岁的村民刘某与小儿子生活在一起,因家庭琐事多次与相邻而居的大儿子夫妇发生争执,拳脚相加,进而反目成仇。村委会多次调解无果,一提起刘家人就直摆脑壳。之前,我们已经为这事儿跑了三趟了,真是说破了嘴,跑细了腿。
社区片警再次向所里反映情况后,为防止事态恶化,彻底化解矛盾,我们今天请了律师、法官,分别从法律、情理、伦理等方面与刘氏一家进行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耐心讲解“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古训。当然,也给他们计算了闹事、打架斗殴的经济和法律“成本”,讲明遵纪守法“家和万事兴”和寻衅滋事“后果很严重”的基本道理。最终说服感动了刘家老小。大家坐在一起,和风细雨把话说开了,把心结解开了。并且就土地争议、老人养老、屋檐排水、财产分配等事项达成了协议。
父子反目,兄弟成仇,是农村常见的容易“民转刑”的纠纷案例,需要随时掌握动态,提前介入调解。总而言之,无非是利益之争,心气不顺。在法律的框架以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事态多数会平息、好转。





0 4
《出警日志》四
2020年12月30日 星期三
一大早就听到窗外有喜鹊“叽叽喳喳”叫个不停,一上班果然有“好事”临门。村民吕义宏早早守候在办公室门前,一见面就紧紧握住我的手,连说感谢。“感谢你们民警几个月来的帮助和调解,我终于收到了赔偿款!” 
“小孩儿没娘,说来话长。”去年8月,东巩镇村民吕义宏遭遇车祸受伤,仅医疗费就花了5万元,加上车损、误工等等费用,损失超过10万元。另一方,肇事者当场身故,而其家庭经济本来捉襟见肘,孩子正在上大学。遗属如同雪上加霜,所以赔偿金迟迟没有到位。今年春,吕义宏只好来到东巩派出所求助。所长将这个“难题”交给了“老陶议事室”。其实,这事儿我也感到很棘手。受害方理应得到赔偿,而肇事方又是人财两空。我跟社区民警、村治调主任反复商量、研究,觉得很难有一个两全之策。但是,矛盾终归要化解,问题必须要解决。我们分头做两家的工作,讲“退一步海阔天空”。给肇事者遗属谈受害方身体和经济的双重损失;给受害方摆肇事者遗属及家庭人财两空的现状,希望双方以和为贵,一方让下步,一方努下力,妥善解决此事。肇事者遗属虽然受钱所困,但是知轻重,明事理,专程提着礼品登门慰问吕义宏及家人,请求谅解。都是乡里乡亲,人心都是肉长的,吕义宏的口气终于也有了松动。我们适时将两家召集到一起再议此事,商定由肇事方象征性地赔偿受害方1.1万元。
经过4个多月的调解,吕义宏终于得到了这笔赔偿款。
事后,我听说肇事方上大学的孩子打算辍学打工,替母分忧。吕义宏赶紧又退回1000元钱,要孩子不要辍学,坚持把学业完成。我这五尺男儿竟然鼻头一酸:只有工作不到位的干部,哪有得理不饶人的群众?












0 5
《出警日志》五
2021年4月2日 星期五
今天调解的是一起“经济纠纷”,实在没门儿,自己贴进去100块钱。
王家畈村的蔡某采摘了100斤的松树菌,想卖个好价钱,找到邻村村民敖某托他代销到荆门去。几天后,当蔡某得知敖某一共只卖了500元,与心中预期的价钱每斤10元相差甚远,双方发生了口角,闹到了派出所。我把他俩约到调解室,对双方的事情进行梳理,倾听双方当事人的心声。敖某觉得自己很委屈,帮忙没落到感谢,反而被埋怨。蔡某觉得自己辛苦采摘,松树菌的价钱差得太多。从下午2点到晚上7点,我和调解员对他俩说得嘴角冒烟,事情才有所转机。敖某答应加点儿,给700元,可固执的蔡某坚持要800元,双方因100元又陷入僵持的局面。咋整呢?还是我吃点亏算了。自己悄悄从腰包掏出100元垫上付给蔡某,总算把这个事儿弄圆合了。
公也有理,婆也有理。作为一个人民警察,我也有“礼”。
两天后,听说是我垫付了100元钱,当事人蔡某又给我送了回来。他说:陶所长,咋能让你费神调解又贴钱呢?我其实就是要争那口气儿。我心里说:我贴点钱不打紧,你气儿顺了就好。






0 6
《出警日志》六
2021年6月10日 星期四
今天没出警,把各村的治调主任喊拢来交流了一下,学习一下新《民法典》的章节,梳理一下各村的矛盾线索。晚上留几个住得近的主任吃了个工作餐,我还自己拿酒陪他们小酌了两杯。
基层治保队伍是派出所在村组的中坚力量,是“老陶议事室”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治调主任们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所里就让治保主任轮流驻所跟班学习,到“老陶议事室”现场观摩,让我带他们到调解现场实战演习。几年下来,他们都学会了依法办事、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一帮子治调主任个个锤炼成为不折不扣的“编外警察”。一些小矛盾根本不用出村,治调主任自己就解决了。
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我们身在基层工作,感觉人民群众就是公安民警的靠山。












2020年以来,“老陶议事室”参与调解各类矛盾纠纷616起,结案率达98%,预防“民转刑”案件43起。较好地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激化、问题能解决、平安不出事”的良好效果。
老陶不老,但也接近退休了。说起这个话题,老陶依然信心满满。他说,老陶退休了,还有老张、老李,老刘,“议事室”的金牌只会越擦越亮。



(作者:南小布)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