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贫有策丨湖北襄阳:帮到心坎里 扶到根子上

南漳东巩镇石峡坪村

2015年硬化通组道路6.4公里,2016年光伏一期60kW发电项目并网发电,2017年安装太阳能路灯方便村民夜晚出行,2018年建成“稻虾共作”养殖基地,2019年完成入户饮水支管网安装工程,2020年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建设100平方米猪栏……

“扶贫工作队入驻后,作风硬、措施实,件件帮扶事都帮到了群众心坎里,扶到了根子上。我们村真是一年一个样。”9月4日,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东巩镇石峡坪村党支部书记卢志勇对记者说。

石峡坪村位于湖北襄阳市南漳县城南部,属东巩镇管辖,全村版图面积15.4平方公里,共6个村小组,310户1230人;耕地面积1530亩,其中水田902亩;山林面积17187亩,其中集体山林1073.8亩。

2015年以来,湖北省襄阳市政府办公室探索出符合石峡坪村实际的脱贫奔小康之路,多措并举,精准帮扶,进一步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壮大了村集体经济。2019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38户99人全部通过验收,达到脱贫标准。

四方会商:促扶贫项目精准落地


工作队入户调查

进驻石峡坪村后,扶贫工作队第一时间开展入户走访,摸清村民的基本情况,明确精准扶贫帮扶对象,并逐一制定帮扶“套餐”。

有能力的,助其发展产业;能规模化生产的,想办法扶持;不宜居住的,实施易地搬迁;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的,政策兜底……

扶贫工作必须有项目支撑,才能走得远、做得实。每户的扶贫路径有了,扶贫项目便立刻提上日程。然而,如何使扶贫项目精准落地?

扶贫工作队的方法是“四方会商”。

每年年初,扶贫工作队都会与镇干部、村干部、部分贫困户一同参加村里的“四方会商”座谈会,提出当年扶贫工作的有关安排。引进哪些扶贫项目?发展什么产业?落地有哪些困难?各方如何配合解决?参会人员通过深入交流,对扶贫工作达成了共识。

曾经,石峡坪村在集体经济收入方面属于“空壳村”,没有积累;基础设施老化,村组道路坑洼不平,“沟渠像笛子、堰塘像碟子”;村民饮用河沟水,不卫生、不安全;贫困户习惯于等慰问、靠救济、要照顾,产生了依赖心理,缺乏脱贫的主动性;村里的石羊子河脏乱差……这些问题经由“四方会商”座谈会提出后,扶贫工作队结合当地实际,开展产业扶贫,发展特色产业项目,使得村集体经济收入不断发展壮大;对贫困户做到精准帮扶、精准施策,激发其内生发展动力;筹集资金对该村通组道路进行硬化,使全村实现组组通水泥路;积极协调水利部门,投资160万元对村里的寨湾水库进行除险加固,迅速推进安全饮水工程完成,使全村人不用再喝“沟里水”;组织人力对河道垃圾进行打捞清理,加强美丽乡村建设知识宣传,在河道两岸居民集中点修建垃圾转运房,杜绝乱扔、乱倒垃圾现象。

如今的石峡坪村,扶贫工作队与基层干部群众更加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使党的扶贫政策更加精准有效地落实落地。

差异化动态管理:扶贫项目收益分配更精准



香菇生产基地

通过发展光伏发电、食用菌种植、“虾稻共作”等扶贫产业,石峡坪村集体经济收入逐步增加。3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一户的情况都不同,如何利用好扶贫项目收益进行帮扶,做到合理公平?

扶贫工作队的方法是,扶贫项目收益在对贫困户扶持上实行差异化、动态化管理,不能“一发了之”。

在扶贫工作队的建议下,石峡坪村经过村“两委”和村民代表大会研究决定,制定了该村扶贫项目收益扶持贫困户的方案。

该村根据贫困户的家庭收入情况,将贫困户分为三个档次进行帮扶,1档、2档、3档贫困户家庭人均分别可获得1000元、800元、500元产业扶持资金。同时,扶贫工作队和村干部定期对贫困户进行走访,根据贫困户实际收入情况,调整对其帮扶的档次。

“帮扶差异化、动态化,让扶贫更精准了。”卢志勇介绍,2017年,村民林先英患癌致贫,丧失劳动能力,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当年给她家的扶贫项目帮扶档次定在1档。随着她的病情好转,家里的经济条件改善后,村里便对她家的帮扶档次进行了调整。

“现在,按照家庭收入情况和困难程度实行差异化帮扶,对条件差的重点倾斜,缩小了贫困户之间的差距,最终实现全部脱贫。”市政府办公室扶贫工作队队长彭开涛说,差异化、动态化帮扶,使扶贫政策更加灵活、更加精准,老百姓心服口服。

百分制考核: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

石峡坪村版图面积15.4平方公里,日常管理包括山林17187亩、水泥路20公里、沟渠20公里、河道12公里、两座光伏发电站的维护和6个村民小组的卫生保洁等。为了有效帮扶贫困户脱贫,营造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氛围,提升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主动性,村委会为14户贫困家庭劳动力提供了14个公益性岗位。贫困户根据身体条件,分别参加村保洁、护路、管水、护林、除草等劳动。

村委会从村集体经济收入中拿出一部分资金,补助到公益性岗位上,使每个公益性岗位年工资达到10000元。

扶贫工作队认为,扶贫项目收益不能“一发了之”,公益性岗位更不能“撒胡椒面儿”,必须建立和创新考核机制,让公益性岗位更能体现出价值,同时激活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

扶贫工作队协助村委会制定了《石峡坪村公益性岗位考核细则》,进行定期考核。“每个岗位实行百分制,村委会每月定期组织由村干部、村民代表参加的考核组,对每个公益性岗位所管辖区域进行实地检查、考核打分、评比,某个岗位一旦被扣分,就会影响当月的收入。而当扣的分数超过40分时,该岗位就要换人了。”卢志勇说。

2017年,村民宁明友被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负责村里四组和五组之间道路的保洁工作。因多次被发现道路上有白色垃圾,按照考核机制,他被扣了3分。“扣分虽不多,却提醒我要珍惜岗位。万一因为干得不好被换下来,在乡亲们面前,咱脸面可挂不住啊!”宁明友不好意思地说。很快,他负责的路段变得干干净净,成为全村的标杆。

甘霖无声润心田。多年来,襄阳市政府办公室围绕“强基础、兴产业、促脱贫”的工作目标,让石峡坪村每一户困难户都不掉队;驻村扶贫工作队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用心用情让每一位困难群众都能过上好日子。如今的石峡坪村,处处是秀美风景,百姓笑声连连,幸福之花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