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南漳县:废物生“金”变“银”

(全媒体记者 王成波 刘少东) 秸秆打捆机,破解了秸秆禁烧难题,将“预防式”禁烧变为“消化式”引导,眼下虽然还没到水稻收割的季节,但是农机合作社的工作并没有停下脚步。

一捆捆秸秆包,整齐的码放,出售的时候,只需要直接装车。在南漳县云丰农机专业合作社,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忙着清点数量。

南漳县云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工人唐成群说,“我们长期跟养殖厂合作,今天下午他们要5吨货,我们正在准备。”

南漳县云丰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6年,是湖北省行政区域内禁止露天焚烧秸秆的第二年。合作社的负责人刘兴飞说,合作社成立之初,想法其实非常简单,就是想处理自家35亩田地里的植物秸秆。

刘兴飞说,“一亩田都是大几百斤秸秆,原来不准烧,都是埋在地里,常年的埋,要是不打起来,对庄稼有一定的害处。”

2016年,在南漳县农业农村局的帮助下,刘兴飞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一共买了拖拉机、打捆机、收割机20多台大小机械。从那一天开始,他就不光是操心自己地里的秸秆,而是把眼光放在了全村,甚至是全镇。他不仅帮助村民代种代收,还打起了秸秆的经济账。

刘兴飞说,“老百姓把秸秆打起来,可以卖钱,养殖厂也急需这部分料,都是直接在我们这拉秸秆。”

秸秆打捆不仅解决了秸秆焚烧的问题,还能让秸秆变废为宝,减轻农民负担。这可以说是,实现了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的双丰收。

刘兴飞说,“打捆我们是按吨位收的,我们300元一吨。养牛场看我们储存的时间,要是短,从田里一起来,大约就在400左右,要是我们储存了几个月,就是500多600多元,这个就是随行就市。”

这个事给刘兴飞创造了新的商机。原本种地,不仅要靠天吃饭,还要担心秸秆处理,现在种收机械化,秸秆有了去处,他和村民们也都增加了一份收入。

刘兴飞说, “我这个合作社本身有五个村,每一片拖拉机手打每一片的秸秆,预计今年要打大约在8500亩左右的秸秆。”

秸秆通过回收利用,变废为宝、生“金”变“银”,不仅让参与的合作社获得收益,也让农民从中得到方便和实惠。

(作者:刘少东 王成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