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巩高跷

2006年,南漳县东巩高跷被定为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东巩高跷传承人刘兆军、邓明松。



起源于唐宋时期,历史悠久,是目前襄阳市范围内最具特色、演技最高的传统民俗文艺形式。东巩高跷属武跷子,翻滚劈叉,动作难度大,以惊险著称,表演以丑行为主,表演形式为边唱边舞,并伴之以吹打乐,唱腔为东巩镇地方花鼓调,唱词为即兴创作,活动时间是春节闹社火拜年,通常演到农历正月十七以后,活动区域达方圆数十里。

东巩高跷分为"文跷"和"武跷"两种。目前有文跷18班,武跷7班,文武双全的7班,每班8至20多人。文跷注重扭、摆、说唱,武跷侧重特技造型表演。



“武跷”能表演20多种特技造型,有仙人过门、五子登科、二龙戏珠、黄龙盘柱、五龙捧圣、单兵救主、懒汉推车、仙人标叉、凤凰展翅、凤凰吸水、张果老骑驴、观音倒坐莲、两朵金花、倒挂金钩等。此外,还可以表演一些绝活,如大劈叉、后滚翻、单腿跳、用嘴叼起一桶水等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