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招商 筑牢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在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抓好招商引资这个“一号工程”?

襄阳市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创新方式,大员上阵,筑牢“一极两中心”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该市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抢要素、抢时间、抢机遇,创新思维、高位推动、突出重点、优化环境,招商引资工作实现新突破。今年1月至6月,全市新签约正式合同项目456个,其中,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43个,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47.65%;引进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64个,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3.33%;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及上市公司25个,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9.52%;引进亿元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115个,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4.26%。

2020襄阳(深圳)招商引资恳谈会签约仪式。

创新思维

突破阻隔“云上招商”

新年伊始,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在疫情期间保持项目跟踪对接的连续性,襄阳市突破阻隔,通过云端连接,创新推行“云上招商”模式,进行“云推介”“云洽谈”“云服务”。

该市组织创办云视频会议室,针对重点在谈、已签约未复工和拟开工项目,与企业家开展“云上洽谈”,向企业家宣传招商政策和疫情防控情况,消除企业家的疑虑,增强他们选择襄阳、投资襄阳、返襄启动项目建设的信心。

疫情期间,襄阳市共开展“网络云招商”等活动66次,网上推介会6次,组织网上签约25场,签约项目103个,投资总额598.5亿元。

3月12日举行招商引资网络推介会,120多家媒体同步直播,4000多家企业在线参与,数十家国内知名企业第一时间对接了襄阳市谋划推出的产业项目,各平台总点击量突破500万次。

复工复产至今,该市共举办招商活动110次,其中开展推介会、座谈会等活动31次,举办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13次,较好地克服了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近日,该市领导带领招商局、生态环境局及高新区等相关负责人,与北京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召开视频会议,围绕加快推进合作进行“云洽谈”。视频两端,双方就项目合作方向、运营模式、落地需求等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达成广泛共识。据介绍,该项目建成后,将与襄阳当地的台基半导体、回天新材料等企业形成配套产业发展。

招商专班“网上招商”成果丰硕:汽车产业,有3个项目具备落地可行性,其中,专用车项目拟落户高新区,氢燃料电堆项目的企业负责人也已进行实地考察;医化和现代服务业产业,已有投资30亿元的智慧+旅游项目落户高新区,投资15亿元建设的医用防疫物资生产储备基地项目落户襄州,投资2.5亿元的N95口罩及老年助听器生产项目和投资2.5亿元的防护服、测温仪生产项目落户宜城,还有6个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电子信息产业,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的投资企业已与樊城区、高新区进行了沟通对接;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由中广核、协合新能源投资的农光互补项目分别落户枣阳市和襄州区,投资总额超过20亿元;装备制造产业,有1个项目具备落地可行性等。

据统计,疫情以来该市组织视频连线400余次,建立重点项目微信群60余个,推动硕宇辰襄阳东津新区智能终端项目、深圳市天时利5G智慧路灯智能制造项目、深圳飞瑞科技有限公司触控显示模组及模组产业链项目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

襄阳医化产业项目集中签约仪式暨医化产业专班第二次联席会议。

策划先行

瞄准需求“精准招商”

为应对疫情冲击,中央出台支持湖北一揽子政策,省委、省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有力举措,支持企业应对疫情影响。襄阳市收集各级惠企政策编印成册,通过多种渠道向企业宣传。该市同时抓住政策窗口期,结合产业发展现状和需求编制了产业链招商行动计划、产业招商地图,按图索骥、精准招商。

据介绍,该市通过疫情评估、产业趋势分析,根据本地产业发展需求和产业转移承接条件,组织谋划了90个与本地产业关联度大、转型升级带动力强的项目。目前目标产业中,已有30余家企业与襄阳市形成了良性互动。同时该市抢抓政策和新一轮产业转移布局机遇期,竞逐“新基建”风口,利用省政府组织的央企对接机会,突出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策划了12个具有带动性、引领性的央企招商项目,量身制作了项目建议书,目前已与6家央企成功对接,达成初步投资意向。

该市还抢抓自贸区建设2.0版本机遇期,以自贸区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为招商重点,紧盯重点区域和重点企业,大力提升自贸区产业集聚和发展水平。着力汇聚对外开放要素资源,围绕加快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引进了一批位于产业链中高端的智能制造项目;围绕打造现代商贸物流产业链,引进了一批大型商贸物流项目;围绕壮大检验检测产业,引进了一批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项目;围绕优化资源要素供给,引进了一批自贸区急需的平台型、功能型、服务型项目,把自贸片区打造成招商引资主平台、对外开放主窗口、现代服务业发展主阵地,不断提升全市对外开放水平。

襄阳市围绕产业链供应链的整合与替代瞄准垂直整合、水平分工、要素融合三类产业集群,研究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通过研究锁定招商对象,努力找准合作切入点,进行精准对接,加快打造若干个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在着力打造产业集群的同时,襄阳市还聚焦产业链短板和弱项,重点引进龙头企业、独角兽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通过引进高质量的企业来补链延链,提升产业链整体水平和质量。今年来,引进了正威、华夏航空、西门子等25家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及上市公司,增强了高质量发展的后劲和支撑;引进了115家独角兽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加速产业集聚发展。

襄阳市政府领导拜访企业开展招商工作。

高位推动

组织攻坚“战役招商”

4月2日,襄阳市召开今年的第一个市级大会,就是招商大会。襄阳市主要负责人就疫后招商引资思路、方向、办法等进行谋篇布局,强化顶层设计。

市政府每月召开一次招商推进会,研究解决洽谈中存在的问题及堵点;每月召开一次招商引资调度会,就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及下月工作进行安排调度;县市区主官每月必须外出招商7天,并就外出招商情况每月一通报;县市区委派3-5支招商小分队,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等重点区域驻点招商,常态化搜集招商信息、拜访客户、组织招商推介活动等。

启动招商引资“夏季攻势”,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迅速行动,全面打响招商引资攻坚战,全力推动固定资产投资和项目建设。

随着招商引资“夏季攻势”的启动,襄阳市招商队伍疫后在全省率先“走出去”。该市市长郄英才、副市长龙小红等,从4月中旬开始先后赴深圳、武汉、福州等地招商。

据不完全统计,该市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医药化工、农产品加工及现代服务业等七大产业招商专班,先后密集赴长三角、大湾区的20余个城市开展招商活动,拜访了正威集团、宝武集团韶关钢铁、晶科能源、六滴环保科技等200余家企业。其中4月中下旬,成功举办2020襄阳(深圳)招商引资恳谈会,30多名知名客商参加会议,现场签约项目10个,投资总额50.05亿元,涉及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领域。

为了再掀招商引资新高潮,近期,襄阳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招商引资“双百”(即100个招商小分队在大约100天时间内围绕重点地区和产业集中开展目标攻坚)活动,以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区域,以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上市公司、央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隐形冠军企业、独角兽企业、小巨人企业为重点目标,进行精准招商。

据介绍,该次活动参与对象为全市2020年度有招商引资目标任务的各县市区、开发区和37家市直单位。其中,各县市区、开发区分别组建3-8支招商小分队,承担有招商引资任务的37家市直单位各组建1支招商小分队。全市共组建约100支招商引资小分队,每支招商小分队不少于2人。活动已于2020年7月中旬开始,至10月底结束,约100天。

襄阳市2020年二季度项目拉练。

优化环境

疏通堵点“精细招商”

襄阳市结合 “千名干部进千企”活动,对全市60余家招商引资企业进行深入调研,了解招商企业复工、落地建设等情况,寻找相关堵点、难点,然后分类整理、反馈,并督办解决,将招商项目落地工作做细、做实。据统计,复工复产以来,襄阳市共召开督办会、协调会40余场,研究解决100多个项目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襄阳市按照工作调度会和重大项目推进会制度,定期通报重大在谈项目进展情况和全市招商引资整体情况,及时调度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及需要市级政策支持的投资亿元以上的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推进在谈重点项目尽快签约落地。今年以来,该市共组织市级招商调度会3次,重点项目推进会3次,推动、解决了正威、关圣古镇等项目在落地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该市根据实际,修订完善了2020年招商引资考核办法,优化招商引资考核办法中的考核指标和评定标准,加大对项目入库工作的考核权重,增加对推销本地产品,完善供应链指标的考核,体现考核办法作为工作“指挥棒”的导向作用。

该市强调坚守契约精神,刚性落实“十必须十不准”,当好服务企业“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他们针对疫情发生后,工业企业产业链供应链暴露出来的问题,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支持工业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的若干措施》,让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互联互通、协同发展;对就业、税收、技术创新、经济发展贡献大的项目,在规划、土地、物流运输、环境容量、用工等方面采取“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的方式给予政策配套和保障服务。对世界500强企业、中国500强企业、上市公司建立的地区总部、研发中心、技术中心、采购中心、结算中心等功能性机构,优先安排土地利用计划指标。该市还大力建设重资产厂房,盘活存量土地和资源,通过筑巢引凤吸引更多招商引资项目拎包入驻、快速落地。据统计,到目前,该市已建成、收储和利用其他市场主体闲置厂房面积259.48万平方米,入驻企业466家,投资总额600.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