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英杰】萧楚女:襄阳第一位马克思主义传播者

连环画《肖楚女》封面

萧楚女(1891—1927),原名萧秋,字树烈,乳名朝富,笔名萧楚女、丑侣、野马、匪石等。湖北省汉阳镇(今属武汉市)人。中国共产党优秀理论家,《中国青年》杂志的创始人之一,襄阳第一位马克思主义传播者。

萧楚女才华横溢,大革命时期在党的十多种报刊任主笔,写下了许多歌颂革命的辉煌篇章,他是毛泽东同志的得力助手,曾担任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专职教员,是中国农民运动理论家和先驱之一。

传播火种——在省立襄阳第二师范学校任教

萧楚女曾两次到省立襄阳第二师范学校任教,他实际上是襄阳地区党组织的培育者和播种人。

第一次任教是在1920年9月至1921年夏,其间讲授鲁迅《狂人日记》《药》《孔乙己》等作品,宣传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思想;向学生讲授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社会发展史,批判了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使学生初步了解了马克思主义,认识了社会发展前途;开展了学生运动和革命群众斗争,要求北洋军阀政府迅速与苏俄建立平等友好的外交关系以及开展移风易俗的活动等。

萧楚女的上述革命活动,锻炼了学生,培养了干部,为尔后襄阳党组织的建立打下了思想基础,准备好了发展党员的对象。不幸,二师更换了校长,萧楚女不得不离开二师到其他地区进行革命活动。

1923年,萧楚女第二次来到襄阳二师任教。在课堂上,他向学生宣传马列主义,给学生讲《共产党宣言》,还经常利用各种机会在校内外组织领导青年开展各种革命活动。这些革命工作紧张地进行,结果萧楚女被军阀张联升驱逐出校。但他在襄阳这块土地上所播下的革命火种却在继续熊熊燃烧。

在萧楚女离开襄阳不久,轰轰烈烈长达两年之久的襄阳二师学潮就发生了。襄阳城内现有萧楚女执教处遗址。

红色主笔——参加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

辛亥革命时期,萧楚女基于民族义愤,于1911年参加新军。10月间,他在武昌起义中,作战勇敢,因协助炮兵开炮,一只耳朵给震聋了。

但是,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很快又被袁世凯篡夺了。对此萧楚女感到失望,愤然退出新军。嗣后,萧楚女到《大汉报》任编辑,又任《崇德报》主笔,开始用“楚女”笔名发表文章,无情鞭挞反动政府的腐败行径。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他受到很大鼓舞。在“五四”运动中,萧楚女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思想上发生很大的变化。

1920年初,萧楚女参加了恽代英组织的“利群社”,与恽代英紧密配合,开展青年运动。萧楚女提出了“到民间去”和“改革社会”的口号。1922年夏天,萧楚女由恽代英、林育南介绍,在武汉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接着,他接受恽代英的邀请,往四川泸州师范任教。到校不久,为抗议军阀和反动政客开除进步教师和学生的暴行,他发表了离职宣言。萧楚女离校后与熊禹治等人筹办以“选士育才”为宗旨的重庆公学,解决被开除学生的读书问题。重庆公学不久遭到川东军阀禁办。萧楚女以这个反动禁令作为“最后一课”,揭露反动派的罪行,鼓励学生到农村去开展农村教育、寻找新的道路。

驻鄂的川军第二军第十六师师长杨森,趁川军内战,打着“拯救全川父老兄弟姐妹”的旗号,于1923年4月间由鄂回川。杨森仰慕萧楚女的才华,聘他任秘书。

萧楚女利用这一机会开展革命工作,担任了杨森的秘书,替他写了一篇《杨森对川人的宣言》,提出了治川施政方针。这篇宣言发表后,社会舆论称赞它“胜过百万甲兵”。但是,杨森夺取四川政权后,将对人民许下的诺言,抛到九霄云外。萧楚女愤而辞职。

同年6月间,萧楚女到重庆,就任四川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教员,后经友人介绍,兼任《新蜀报》的主笔。他负责撰写《新蜀报》的社论和时评,揭露军阀的黑暗统治和帝国主义的残酷掠夺,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他的文章秉笔直书,尖锐泼辣,议论新颖,深受群众喜爱。

1924年1月,萧楚女得悉母亲病重,即离开重庆,回到汉阳家中。此时,母亲已危在旦夕,不久与世长辞。萧楚女处理完母亲后事,赶往上海,协助恽代英编辑《中国青年》,并为《向导》等报刊撰写了大量文章。

同年8月,党中央委派萧楚女为中共中央驻四川特派员,萧楚女受命后再度入川,开展建党工作。

1925年6月间,萧楚女以全国学联代表身份到南京领导工作,帮助青年群众组织了反帝大同盟等团体,开展了如火如荼的反帝斗争。

1925年8月间,萧楚女奔赴河南,负责中共豫陕区委的宣传工作,主编党的机关刊物《中州评论》,帮助青年组织“河南青年协社”。在此期间,萧楚女积极进行了反对国家主义和戴季陶主义的斗争。他在上海大学作过“中山主义与国家主义”讲演,并出版了《国民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和《显微镜下之醒狮派》等专著,对国家主义和戴季陶主义进行了系统的深刻的剖析,坚持反对戴季陶主义的斗争。

农运教官——为革命事业呕心沥血

1925年底,萧楚女随同出席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恽代英等人前往广州。次年1月初,萧楚女在国民党“二大”旁听,对毛泽东、恽代英在大会上驳斥国民党右派的发言十分赞同。

萧楚女在宣传部积极协助毛泽东编辑《政治周报》,负责组织稿件和排版。稿件经毛泽东审定后,他又负责校对和发行工作。《政治周报》宗旨是“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发行量逐步扩大,达到四万多份。

为了工作方便,萧楚女和宣传部秘书沈雁冰(茅盾)先后搬到广州东山庙前西街38号毛泽东寓所居住。他们朝夕相处,共同研究工作。

1926年2月5日,国民党农民部公布了“农民运动委员会组织大纲”和由萧楚女、林祖涵、毛泽东、阮啸仙等九人组成的“农民运动委员会”。1926年3月16日农民运动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决议请毛泽东担任即将开办的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聘请萧楚女、彭湃、恽代英、周恩来等人担任教员。

农讲所开学后,萧楚女任专职教员兼代教务主任。他在教务工作上,按照所长毛泽东制订的教学计划,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并重的原则,设置了二十五门课程。萧楚女亲自讲授《帝国主义》《中国民族革命运动史》和《社会问题与社会主义》等课题。萧楚女讲课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为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农民运动理论和各省农村状况,农讲所学生按籍贯省份组织了十三个农民问题研究会。萧楚女协助毛泽东指导学生研究,并将研究结果编印成《农民问题丛刊》,由毛泽东亲自写序言。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农讲所发给每个学生一套参考书,由萧楚女出题目,学生通过自学,找出答案。农讲所许多工作都由萧楚女负责,毛泽东曾称赞萧楚女说:“我是很喜欢他的,农民运动讲习所教书主要靠他。”

繁重的工作、紧张的生活,使萧楚女身体日益消瘦,肺病也发作了。一次,他在农讲所讲课时,由于心情激愤,突然吐血了。学生们很焦急和难过,劝他回宿舍休息,但他为了不耽误学生上课,坚持讲课。学生们只好搬来一张藤椅请他坐下,给他递上一杯热开水。不久,他又气喘咳嗽,再次咯出了殷红的鲜血。他为了不影响学生听课情绪,悄悄地将血吐在手帕里。

师生们很关心萧楚女的健康,厨工特为他做了一道富有营养的饭菜。他却把这份饭菜端给患病卧床的学生吃了。萧楚女的病情日益恶化,被送往东山医院留医。他在病床上老是惦念着农讲所的工作和学生们的学习,当精神稍微好转,即提笔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问。农讲所学生在毕业前要到韶关、海丰实习,萧楚女在身体尚未痊愈的情况下,离开医院,亲自带队,使学生得到很大收获。

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36岁

农讲所工作结束后,萧楚女于1926年11月间到黄埔军校任政治教官,兼任军校特别党部宣传委员会的政治顾问,参加指导全校的政治工作。

他在军校期间,主编《黄埔日刊》的政治问答,撰写了许多文章在《黄埔日刊》发表,一方面教育学生要与工农结合,树立革命的人生观,正确对待革命与恋爱,必须“学孙中山,学列宁”。另一方面,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和国民党右派篡夺革命领导权的阴谋。

局势不断恶化,萧楚女忧愤交织,更加拼命工作。他原来患了多种疾病,由于劳累过度,病情日益恶化,以致不得不暂时停止工作,到广州东山医院就医。

他进了医院后,局势急剧变化。4月15日广州发生政变,国民党反动派大肆搜捕共产党人和革命者。萧楚女、刘尔崧、熊雄等一千多名革命者被捕,4月22日关押于南石头监狱。

敌人对萧楚女多次用酷刑审讯,他坚贞不屈,坚持斗争。蒋介石电令对萧楚女处极刑,广州的反动当局立即调驻盐步圩的第四军补充团的一个连,赶往南石头监狱执行屠杀革命者的刽子手职能。

在行刑前,萧楚女面对刽子手,大义凛然地说:“真正的共产党人是不怕死的。共产主义运动是镇压不了的。总有一天,人民会审判你们这帮豺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