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中华兄弟俩的竹篾箱(上海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

这只旧式竹篾箱两边有提手,背后有铁环做成的铰链,正面有“宣钟善志,斗严书屋”8个字,其中提到的宣钟善,正是跟随哥哥走上革命道路的宣中华胞弟。这个箱子伴随了宣中华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求学生涯,随后弟弟宣钟善也背上哥哥的书箱,走上了求学之路。

1915年,宣中华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该校校长经亨颐是一位难得的思想开明的教育家。他提倡新学,积极支持新文化运动。宣中华在这样的环境里,爱国民主思想得到充分发展,不但成绩优异,而且很快成为学校热衷于社会活动的积极分子。他关心国事,经常与同学评议政治,探索真理,反对封建专制,要民主、自由。1919年,五四运动波及杭城时,宣中华立即投身这一运动,他被选为杭州市学生联合会执行部理事长,并参加了全国学生联合会,与各省学生联合会建立了联系。他原名宣钟华,基于爱国热情和决心拯救中华民族的意愿,改名为宣中华。他领导的学生运动与工人的斗争密切配合,使浙江全省的反帝爱国运动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这个小小的箱子除了存放衣物,还用来存放书籍、文具等用品。可以说,这只竹篾箱曾胸藏锦绣,见证了历史。

竹篾箱伴随了宣中华的求学时代,爱国热忱则伴随了宣中华一生。1920年夏,宣中华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毕业,正式结束了他的求学生涯,迈入社会,创办了浙江省第一张工人报纸《曲江工潮》。1922年,他在萧山坎山参与创办了《责任》周刊。该刊从11月27日创刊至1923年3月19日,共出了15期。宣中华撰写了《工业后进国底被损害者》《美人眼里的中华》《怎样救国》《农民与革命》《中国的教育者》等10余篇文笔犀利的政论文,围绕着反帝反封建这一主题,猛烈抨击帝国主义侵略和当局的腐败政治,对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亿万工农群众,寄予了最深刻的同情,并指出了工农在中国社会的地位和作用。

宣中华的言传身教成为弟弟一生的表率。在哥哥的影响下,宣钟善也走上了革命道路。五四前后,兄弟俩都积极参与学生运动、工人运动,之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宣钟善任国民党浙江省党部农民部干事,负责财会工作。1927年4月,兄弟俩先后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被捕,4月17日,宣中华在上海龙华被刽子手腰斩而壮烈牺牲,年仅29岁。不久,宣钟善也被反动派残忍地杀害于杭州陆军监狱,年仅27岁。

宣家后代视烈士遗物如珍宝。宣中华兄弟使用过的这只竹篾箱被其母藏于家里的阁楼上,保存下来。里面原来存放的多副对联,由于时代的原因并没有完整保存下来。1992年12月,为了永恒的纪念,宣中华之侄宣钦夫将烈士的数件珍贵遗物捐赠给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筹建办,竹篾箱是其中之一。2001年9月,经国家文物局近现代级文物确认专家组鉴定,确认为一级文物。

这只竹篾箱如今陈列在龙华烈士纪念馆中,为前来参观的人们讲述着出身于农民家庭的这对兄弟如何成长为有文化、有思想的进步青年。他们在新思想的指引下,为革命事业奔走,为人民解放的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精神遗泽后人。

(本文选自《英雄壮歌——龙华烈士纪念馆馆藏精品文物集萃》,上海教育出版社,作者:马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