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文化赋能 城市公共空间更具可链接性

公共空间既是城市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人们心灵栖居的精神场域。文化和艺术的繁荣发展,正推动城市公共空间形成更强的生命张力和与人的紧密链接,给都市人群更丰盈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文博会大芬油画村分会场“走向辉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作品展”现场。

在第十七届文博会期间,位于大芬油画村分会场的TNT当代艺术空间展开了一场国际艺术家驻地计划阶段性成果展,展示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在这里进行艺术创作、文化交流和思想碰撞的成果。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些作品涵盖绘画、摄影、陶瓷、数字孪生、装置艺术、影像等多种形式。TNT当代艺术空间创始人冯健梅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样也反馈生活。我期待用艺术介入所在社区,不仅让大芬成为艺术家的部落,同时让艺术渗透到城市的每个角落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大家在不经意间感受艺术氛围,然后去享受艺术。”

“城市公共空间不仅是展现文化生活的物理空间,更是社会空间和精神空间,通过与在地文化氛围的化学反应,和人们的情感世界产生链接,建立城市人文与场域,形成城市新的历史记忆。”冯健梅表示,30年前的大芬还是个人多嘈杂的老民居区,整体是比较自由散漫的状态,现在越来越多的空间进行了文化艺术改造,展现出了艺术和设计良好的带动反应“城市文化空间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有形的机体本身,后续产生的连锁人文反应同样至关重要。

随着物质生活日渐丰裕,新艺术和技术手段跨界应用,公共艺术的呈现方式也从曾经相对单一的观赏性、写实性转向参与性和互动性,设计效能不断放大,带动形成城市文化和城市生活理想与激情的集中反映场域。在182创意设计产业园分会场,空间艺术作品除了传统艺术表现形式,往往涵盖新媒体、雕塑、架上艺术、装置、综合艺术等多个方面,以城市艺术和设计为载体,挖掘和契合当地特色文化符号,塑造城市空间的文化氛围。

抽象艺术家Billy Lee设计的不锈钢烤漆雕塑作品《色彩域》。 

“和安置在博物馆、美术馆这些室内空间的艺术不同,公共艺术更加具有开放性,设计形态与想表达的观念也在随着社会变迁发生变化。”深圳广美雕塑壁画艺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兼设计中心总监杨京说,公共雕塑更需思及和自然、社会环境及空间之间的关系。据她介绍,由抽象艺术家Billy Lee设计的不锈钢烤漆雕塑作品《色彩域》就将航天仪器陀螺仪和儿童玩具陀螺相结合,兼具传统形态和科技含量。这件作品放置在深圳文化地标建筑红立方外,与建筑造型元素协调呼应,形成具有神秘气息的公共艺术形态和交互体验场域。当观众走近或者围绕作品转动,内置的触发装置会发生变化,作品里映射的光线和色彩就被参与进来的人激活。“公共艺术的创意由城市环境和文化孕育,同时也成为一方水土和一个地方文化良性发展的重要土壤,可以说,有代表性的公共艺术就是一座城市灵魂的重要表现。”杨京说。

“深圳是一座新兴的特大城市,城市公共空间的打造和公共艺术的呈现从一个侧面演绎了这座城市的发展变迁。”182创意设计产业园分会场负责人、深圳市宝泰建设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涂胜昌表示,深圳市博物馆老馆门前的雕塑《闯》,展现的是健硕的巨人奋力撑开一扇大门迈向一片新天地,象征的正是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这也是深圳人的精神。作为新兴城市,深圳没有保护名胜古迹的顾虑和包袱,城市空间设计和公共艺术展示得以放开思维,天马行空地创新创造。“空间设计和公共艺术都是未来可期的朝阳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从长远来看,单打独斗的小企业在该领域发展有一定的局限性,多个细分专业联合发展机会更大。为此,182创意设计产业园通过建设‘园中园’,将空间设计、雕塑壁画、园林景观、工业设计、时尚设计、数字创意、数码影视等文化产业集聚起来,搭建起彼此互动、交流和合作的舞台,促进共同进步,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经济日报记者 杨阳腾)